新余蜜桔
1977年选育发展出的品种
新余蜜桔,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生物学特征
新余蜜桔主栽品种彭家39号树姿半开张,园头形,枝密较紧凑,树势强健。春梢密生细软,是主要结果母枝,发梢强旺,在肥、水控制不当的情况下以梢挤果,容易造成落果。秋梢生长中庸,结果率高,是盛果期前的主要结果母枝。4月下旬初花,露柱花比本地早少。果实扁园,橙黄色,平均果重62.4克,每果平均有籽5—6粒。汁多化渣,含糖量高,固形物16.1%,糖12.3%,酸0.73%,甜酸适口,品质优良,成熟期11月上旬。新余蜜桔糖高酸少,种子较多,果皮薄,较不耐贮藏,宜以鲜销为主。
品质特性
新余蜜桔具有果形端庄整齐,色泽靓丽,果皮极薄,肉质细嫩化渣,汁多、少核,含糖量高,酸甜可口,风味浓郁等独特品质,还具有树势强健,抗病抗寒性强,结果早,丰产稳产等特性,与全国普通本地早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
外在感观
新余蜜桔果形端庄整齐,平均单果重70克左右,果实纵径4.19厘米,横径5.61厘米,果形指数0.75;果皮极薄,色泽靓丽,果皮橙黄色,着色均匀,果皮平均厚度0.187厘米;肉质细嫩化渣,汁多少核,酸甜可口,有微香,风味浓郁,品质极优。
内在品质
新余蜜桔固形物含量高,营养丰富,较其它柑桔更富有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还原糖,是维持人体健康保健的“圣果”。新余蜜桔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格,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肉除鲜食外还可制作:桔瓣罐头、果酱、果汁、果酒及提取柠檬酸,种子富含维生素E、果皮维生素A、B较多,维生素P也较果肉高1—3倍,是制药的好原料。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余蜜桔产区为低丘陵地带,种植地90%为红壤土,土层深厚,土层及地下水位均深达1米以上,pH值介于5.5—6.5之间,土壤富含磷、钾及必须微量元素且通透性好,能排能灌,有机质易于分解,是新余蜜桔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
水文情况
渝水区境内雨量充沛,地表水和地下水都较丰富。境内库、塘、湖泊星罗棋布,河溪、渠道纵横交错,其中河流渠道47952亩,库塘湖泊99067亩,地表径流水量为17.66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储量2.76亿立方米,且水质均为软水。袁河、孔目江、袁惠渠贯穿于新余蜜桔基地,丰富的水利设施、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新余蜜桔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气候情况
渝水区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17.8℃,最热月平均温度29.4℃(7月),最冷月平均温度5.4℃(1月),≥10℃年有效积温5621℃,平均无霜期281天,年均降水量1594.8毫米,年均空气相对湿度80%。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农作物生产,更适合新余蜜桔的生长。
历史渊源
新余蜜桔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1977年,渝水区在姚圩彭家从本地早群体中选育发展出了一个优良品种——新余蜜桔。经过数十年发展历程,其间通过了各种试验示范及推广,以及多次江西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论证。新余蜜桔以其独特的品质不仅赢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并建议把新余蜜桔作为渝水区一个特色产业来发展。更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2008年,渝水区与多所农业院校合作,开展有机新余蜜桔生产示范,培育有机新余蜜桔品牌。举办了“首届中国新余蜜桔文化艺术节”。
1997年、2003年,新余蜜桔先后通过了省科技厅新品种和科技成果鉴定。
生产情况
2010年,新余蜜桔保护面积5667公顷,年产量12万吨。
2015年,新余蜜桔总面积13.1万亩,总产量15.3万吨,总产值4.7亿元。
2016年,新余蜜桔种植面积已达13.6万亩,比2015年增长3.7%;产量达到15万吨,增加4.5%。
2017年,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已投产9万亩总产量达15.6万吨,总产值超4亿元。
2018年,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达16.1万亩,总产量达17万吨,增产10%,总产值突破4亿元。
产品荣誉
2004年,新余蜜桔获“全国优质果品”、“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同年12月,新余蜜桔获农业部果品质检中心“优质果品”证书。
2005年,新余蜜桔获“江西省名牌产品”、“中国新余蜜桔出口种植基地”称号。
2007年,新余蜜桔获“全国绿色食品新余蜜桔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新余蜜桔”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2年,渝水区获“中国蜜桔之乡”称号。
2013年,“新余蜜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15年,新余蜜桔获“品牌产品”称号。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新余蜜桔产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即:江西省东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的低丘陵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4′—115°24′,北纬27°35′—28°05′,介于海拔110—200米之间,总面积为1037平方千米,地域范围内包括姚圩、南安、罗坊、新溪、人和、鹄山、水北、下村等乡镇。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新余蜜桔是多年生常绿植物,要求果园土层深达1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上,并有无污染水源灌溉条件。渝水区选择的新余蜜桔种植基地姚圩、南安、罗坊、新溪、人和、鹄山、下村、水北均离新余城区40余千米,为红壤低丘陵区,基地四周有杉树和松树等乔木,基地旁边农村人口少,没有任何污染源,是理想的生态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规定要求。
(2)品种的选择、定植与栽培:
A、品种选择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了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商品性能好的高产优质品种——新余蜜桔。
B、定植采用稀植的栽培方法,每亩栽67棵,提高光合作用,方便喷药、修剪、施肥等技术操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C、栽培严格实行免耕法栽培,在果园行间套种天敌寄生植物,如,大豆、花生,百喜草等绿肥,既保持生态平衡又减少了水土流失,有利天敌益虫的栖息,又调节了果园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提高果品的质量。
(3)生产过程管理:新余蜜桔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新余蜜桔》(江西省地方标准天B36/T392—2003)执行。为保证新余蜜桔品质特色,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
A、水肥管理
结合土壤树势、天气等不同情况采用有机肥为主,少量无机肥为辅相结合的原则,以根际施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的原则进行,早春实行浅沟撒施施大壮牌硫酸钾复合肥,夏秋以腐熟枯饼肥做基肥与土拌匀深施,冬季用稻草和花生稿、猪牛粪进行扩穴改土。
(A)、施肥时间及施肥量
a、幼树施肥实行勤施薄施。一般全年施肥3—4次,在春、夏、秋梢萌芽前施入。秋冬季节深施一次基肥。追肥沿树冠滴水线开15—20厘米深浅沟施肥,施肥后立刻覆盖细土。基肥深施主要与扩穴改土为主。1—3年的新余蜜桔树,全年株施纯氮100—150克、磷为50—100克、钾为50—100克,11上旬结合施冬肥,每亩用果园杂草、花生稿、稻草等500千克、猪粪1500千克、生石灰50千克进行扩穴改土,分层施入。
b、挂果树,结果的新余蜜桔树全年施肥三次,新余蜜桔主要做到“春肥控秋肥重”为原则,春肥在春梢萌发前施入每株施施大壮牌硫酸钾复合肥250克,壮果肥在7月上旬,每株施枯饼2—2.5千克加羊角牌尿素300—350克,冬肥在采果后11月下旬,每亩用猪牛粪1500千克和果园绿肥杂草,花生稿、稻草等深施,最后在12月上旬做好越冬保暖工作。
(B)、水的管理
遵循旱季及时灌溉,雨季排水的原则进行,具体做法是雨季开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出现,夏秋季、覆盖杂草。基地内建有自动喷灌系统的可提取江水保证旱季喷灌和浇灌。
B、果树修剪
(A)整形修剪
a、整形修剪的作用主要是培养紧凑、牢固的骨架和丰产稳产立体结果的树冠,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有利于丰产稳产和立体结果。新余蜜桔挂果树主要以三主枝、自然圆头开心形,剪去病虫枝、重叠枝、交叉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植株保持健壮,提高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品质。
b、整形修剪的原则:整形修剪必须使树体通风透光,做到树体牢固,间距拉开,徒长直立枝少,营养结果枝多,形成凹凸形立体结果的树冠,成年结果树要多剪树冠上部和内膛枝使树冠自然开心,少剪外围和下部枝条,幼树主要与抹芽摘心为主,修剪作补充,使树冠扩大,以达到早结果的目的。新余蜜桔该品种适应性较强,大小年不明显,主要做到枝组更新以达到交替结果丰产稳产之目的,如果有大年和小年之分,大年结果树应重剪,以疏剪为主,小年结果树应轻剪,花量多的适当重剪,花量少的轻剪,适度修剪才能确保丰产稳产。
(B)修剪时间
a、春季修剪,通常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为防止冻害以立春前后为主,方法“三除一、五除二”剪阴不剪阳,剪强不剪弱,剪交叉重叠枝、病虫枝、干枯枝,见空不剪,删去过密枝、强枝合理回缩。
b、夏季修剪是指新余蜜桔春梢停止生长后,到秋梢抽生前对树冠枝进行修剪。
修剪对象,主要与抹芽摘心为主,剪去徒长枝,病虫枝及密生枝。
夏季修剪对初结果树,中年树容易达到促发秋梢的效果,以达到早产的目的。一般幼年结果树主要与抹夏梢为主,要做到整个果园不放夏梢。
C、保花、保果
叶片是制造光合产物的工厂,没有叶的果树落花落果严重,座果低在保果时严格按照叶果比保果,一般1:40(即一个果要有40片叶)为宜。
(A)人工疏花疏果:如疏蕾摇花、剪去无叶花序枝,疏除畸形果病虫果。
(B)选用营养液保花保果:落花落果期,在花谢2/3时喷营养液保果,用0.1%硼肥加0.2%磷酸二氢钾加0.3%羊角牌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射.
天、病虫害综合防治
新余蜜桔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天牛、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潜叶蛾等病虫害,在防治上应注意以下技术措施。
(A)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禁止危险性的病虫害输入传播。
a、加强检疫工作严禁从病区引进苗种,接穗和果实防止检疫性病史,如溃疡病,碎叶病,大小食蝇等传入传播。
b、建立无病苗繁植体系(无病毒母本园、砧木圃、嫁接圃)培养无病良种苗木;砧木接穗严格消毒,脱毒处理,做到要有育苗许可证,苗木合格证,苗木检疫证。
c、彻底清除病株,如果园内发现检疫性病虫害,立即采取措施加强防治和隔离,保证疫区不进一步扩大漫延及消除。
(B)生物防治
种植绿肥,保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七星飘虫、寄生蜂、赤眼蜂等天敌的繁殖与隐蔽,增加天敌的数量与品种,达到在虫治虫的目的。
(C)物理防治
利用光温、湿器等防治病虫害,利用黑光灯来诱杀害虫等。
(天)人工捕杀
对天牛、吸果夜蛾等钩杀幼虫,还可以夜间用手电筒进行捕杀成虫。
(E)化学防治
果树多年在一地生长结果,病虫害比其他作物相对较多,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预测预报,适时用药防治,使用针对性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为延缓病虫抗药性产生,提倡微量喷雾,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
a、主要病害防治
(a)疮痂病:新余蜜桔在3月中旬有一个发病高峰、在新梢芽长一粒米长时喷药,用50%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
(b)炭疽病:梅雨季节发病严重,即5月中旬至6月初喷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500倍液喷射一次。
b、主要虫害防治
(a)红蜘蛛、锈壁虱4月中间喷雾一次,用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9月上旬用20%哒螨酮乳油4000倍液喷雾一次。
(b)潜叶蛾:7—9月份发生最重,药剂用10%吡虫啉4000倍液防治一次。
(c)蚧壳虫:5月中旬用95%机油乳剂100倍液喷雾一次。
(F)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
在商品果采收前,严禁使用农药,最后一次施药应离果实采摘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在30—40天。
E、采收
(A)采摘条件
a、果实成熟度新余蜜桔要求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完全着色。
b、采收前15天应停止灌水、喷水。
c、选晴天或干爽天气采果,遇霜、露、雨水未干和雾天不采,大风大雨后隔2天采。
(B)采摘时间
鲜销果在11月上中旬果实正常成熟方可采收,贮藏果比鲜销果宜提早5-10天(10月下旬)采收。
(C)采摘方法
a、分批采摘,做到先熟先采,且由外到内,由上而下依次进行。
b、采果者应剪平指甲,采果时不可攀拉果,必须轻剪轻放轻运,防止机械伤果。
c、采后果实不可随地堆放,不可在阳光下暴晒,不可雨淋。
F、生产记录要求:
由果业站组织各大型果业集团龙头企业、公司、果园场经理、场长或技术员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贮藏销售的记录,并由果业站加以收集整理,为新余蜜桔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44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