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启示录
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是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津。
作者介绍
孙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从事美术创作及哲学和美学研究,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黄药眠、童庆炳。近20年来的教学科研领域主要为政治学和社会学,特别关注比较现代化和中国农民问题。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大致可分为两类。
政治学、社会学类包括: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社会政治引论——政治的社会联结》,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比较社会学引论》,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打开视域——比较现代化研究》,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200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为人民服务》(与宋强合著)2003年,经济日报出版社。
《赢得国家形象》,2002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199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转型的中国》,1994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哲学、美学类包括:
《绵延与断层――中国波普》(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美术批评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2000/2011)
《基督教与美学》(重庆人民,1990/1997)
《在哲学的极限处》(作家出版社,1988年)
《西方文艺理论简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杂文集:
充实的惆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品目录
目录
引子 “文装解放军”
第一章 壮伟而不无隐忍的结盟
一、毛主席打算乘吉普车去苏联
二、猛追穷寇,无需他人干涉
三 米高扬的耳朵听出了中国国情
四、让苏联人知道三大政策
五、刘少奇说,胜利者首先是正确的
六、不是软禁的冷落与困惑
七、夜长梦多
八、盟约的利益指向
第二章 朝鲜战场打出的威风和结下的冤家
一、司徒雷登的试探
二、中国外交官急速出国
三、撇开联合国的决定
四、箭在弦上
五、中国人说话算数
六、抹掉“38度线”的旧印象
七、不是冤家不聚头
八、“38度线”又成了原点
九、打出来的协定不善
第三章 走向世界的政治大国
一、苏联人坚持中国为一主要大国
二、周恩来和莫洛托夫并肩而行
三、面对没有结果的结果
四、法国人带孝进会场
五、主动自会场外产生
六、打破僵局的进展
七、辉煌的史诗
第四章 在“冷战”集团之外的万隆会议
一、解放台湾的姿态
二、决策既出之前的“研究’“研究”
三、解决华侨问题,消除疑虑
四、专机爆炸,周恩来去向不明
五、不吵架的中国人成了会议的灵魂
六、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第五章 热闹的炮击
一、紧张的海峡
二、决策既出之前的“研究’“研究”
三、“东风压倒西风”
四、杀鸡给猴看
五、哪怕它“满天风雨,烟雾冲天”
六、和为上计 做戏给美国人看
第六章 不仁义的阔朋友没法交
一、“一边倒”灰飞烟灭
二、毛泽东说,不跟苏联人谈了
三、在“两霸”之间另谋出路
四、有了自己的原子弹
五、周恩来最后一次访苏
第七章 新的多数
一、边界谈判的良好开端
二、“特殊情况”与“结盟兄弟的头巾”
三、“万隆精神”面临考验
四、顶住压力,保卫边境
五、不为输出革命的统一战线
六、来自非洲的多数
七、刚果(利)的失利
八、和平共处之外的五项原则
九、“客随主便”的良苦用心
第八章 “三个世界”的轻重缓急
一、对法兰西的破例
二、由“民间”到“半官半民”的外交
三、“第二中间地带”
四、阿尔及尔不是第二个万隆
五、不可预期的主题变化
六、给非洲人一张王牌
七、火药味中的穷于应付
八、道义和利益的矛盾
九、陈毅“不合常规”的明智洞见
第九章 戏剧性转变
一、援越抗美的代价
二、冲突与缓和
三、太平洋彼岸的风
四、总统当特使,吉田茂预言成真
五、“猴子还没变成人”
六、两个将军结成的秘密通道
七、基辛格的尴尬
八、打破封锁的里程碑
第十章 缓和正未有穷期
一、“放空炮”、“不冷不热”、“各说各的”
二、表面谦卑的日本人
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四、中国教第三世界自己捉鱼吃
五、惩罚以怨报德的地区霸权主义
六、反霸改变战略,中苏解冻
七、协议拴不住美国人
第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
一、转变看法,中国百万大裁军
二、欧亚无战事
三、另一条战线,反对制裁
四、树欲静而风不止
五、冷而不战
第十二章 外交自变量
一、新基础上的边界协定
二、参与义务承诺 扩大权宜范围
三、钓鱼岛 中国人穷志不短
四、香港回归,中国新世纪的开端
五、并非来自中国的威胁
六、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补记 大国外交――江泽民与克林顿的握手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及使用说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9 12:52
目录
概述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