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
汉语词语
新中国,是由名词中国和新字共同组成的,学术界以“新中国”命名的论文和专著颇多,大多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来使用。
基本概念
“新中国”一词的渊源和早期话语首先应该追溯“中国”一词的历史涵义。“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铭文中,“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近代以来,“中国”作为国名的涵义一直沿用至今。
“新”字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已经受到重视,如《大学》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更是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思潮。新中国一词即是在进化主义推动下出现并得到传播和使用的。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1892年薛福成指出,“能新中国,并能新及遐方殊俗者,莫中国之圣人矣……降及近古,中国之病固在不能更新,尤在不能守旧。”
1900年的自立军起义中,容闳参与起草的公告称:“我等谓满州政府不能治理中国,我等不肯再认为国家。变旧中国为新中国……系我等义士所应为之责。”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这无疑受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影响,也反映了国人对清王朝的彻底失望。1903年《江苏》杂志刊登的小说,“将革命军中实事实人编成一部新中国的小小传奇”,“此唱彼和,风行沪上,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1912年3月15日,《大陆报》发表一篇社论,将刚成立的中华民国称为“新中国”,分析了“The New China”的未来走向。1916年1月2日,《大陆报》刊文称中华民国为“The new Empire of China”,即“新中华帝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消灭剥削,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要建立的“新中国”是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是以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为前提的国家。
影响
近代以来,建立新中国、为新中国而奋斗成为仁人志士不断高呼的爱国口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
参考资料
“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1 09:25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