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新(拼音:xī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一般认为模拟用斧头类的工具“斤”伐木。“新”是“薪”的初文,本义表示砍伐木头,转指柴薪,用作名词,此义后用“薪”表示。“新”的常用义为初始的、刚出现的,再引申为动词,表示更新,也引申指新婚时的人或事物。“新”还指最近、刚刚,用作副词。
字源演变
“新”字在古文字中有两种写法,一种由“”“”组成,如图1、2,另一种由“〔图A〕”“斤”组成,如图3。“斤”(图B)像斧子一类的工具,表示用斧子砍伐的意思,“辛”字在这里是表音的声旁。“新”即后世“薪”的初文,《说文》的解释是:“新,取木也。”本义为打柴,动词。后来“辛”字下部被改成“木”,以强调砍伐树木的意思。
有些人认为新字从斤从𣓀会意。𣓀即榛的古字。“𣓀树生长于土山甚多,不大不小,易于伐取,是上古重要的木质燃料,也是烧木炭的主要原料。”故以“斤”“𣓀”会意”。段玉裁认为“当作从斤木,辛声,非从𣓀声也”。段氏的看法是正确的。“𣓀”由“辛”“木”二部件构成。既然甲骨文中有从斤从辛的“新”字,那么从斤从𣓀之“新”就应分析为从斤从木辛声。“辛”和“新”上古皆为心母真部字,读音相同。斤是斧子,从斤从木表示用斧子砍柴,这种分析显然要比从斤𣓀声说更契合于新字“取木”的本义。从斤从𣓀会意说是不可取的,因为砍柴就其近便,不拘一种树木,没有根据说先民用的木柴多取自榛树。
金文字形(图4、图5、图6)和战国文字字形(图8、图9、图10)中,右边“斤”的形体发生了变化。篆文中的“新”字(图11)整齐并文字化,小篆中的“新”字(图12)则在“辛”下平添了“木”底,把字的笔画由简变繁了。汉代的隶书中的“新”字(图14和图15)则继承了其金文形体而把“辛”旁变成“亲”。隶变后楷书写作“新”,如今规范化用“新”。由于“新”为引申义所专用,“柴薪”之义便又另加义符“艸(艹)”写作“薪”来表示。
“新”字虽然在现存古籍中未见用于“取木”的,但它的后出分别文“薪”则有作“取木”用例证。如《诗经·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薪樗(chu)”就是从臭椿树砍取木柴。引申指砍取的木柴,这就是后世常用的柴薪义。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顺道》:“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这里的“新”即指柴薪。
至于表示打柴义的“新”为何会产生新旧之新的意思,有些人认为“新”用于新旧义是字的借用。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假借为鲜。”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用作新旧之新则为借音字。”另有一些人认为新旧义是从本义引申来的。段玉裁说:“取木者,新之本义,引申之,为凡始基之称。”不知“取木”义是怎样引申出“始基之称”的,说得含糊其辞。清代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认为:“斫木见白新也。凡物之易于更新者莫如木,故取义焉。”也说得模棱两可。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吸收了徐灏的合理部分而加以申述说:“以斧析木而鲜白之色见矣,此新旧之义所从出也。自后世以薪代新,遂专用为新旧义矣。”斫木显出鲜白色是一种常见现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齐国军师孙膑用减灶之法使魏将庞涓误以为齐军因害怕而不断逃跑,于是庞涓“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乃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夜至树下,看见树上发白,点火照看,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智穷,自刎而死。这是巧用斫木现白现象的一个实例。由于斫木现白,故新引申而有鲜洁义。《文子·上仁》:“不敢清明者,处浊辱而不敢新鲜。”此“新鲜”与“浊辱”相对,指清洁。由鲜白义再引申出刚出现的或未曾使用过的之义,与旧相对。这一意义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如《殷契粹编》910:“其奠新鬯(chàng)。”这是说用新酿造的鬯酒进行奠祭。
如此看来,引申说要比假借说更合事理。这里的关键是不能直接将新的新旧义与柴薪义联系起来考虑,那样自然会因二者之间找不到引申线索而得出新旧义为假借用法的结论。如果以鲜洁义为中介,引申关系还是很清楚的。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四】【斤部】息鄰切(xīn)
取木也。从斤,𣓀聲。
说文解字注
“取木也”注:取木者,新之本義。引申之,爲凡始基之偁。《采芑》傳曰:“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其一耑也。
“从斤,𣓀聲”注:當作从“斤木,辛聲”,非從𣓀聲也。息鄰切,十二部。
广韵
息鄰切,平真心 ‖ 辛聲真2部(xīn)
新,新故也。亦姓,《國語》晉大夫新穆子。又複姓,二氏。何氏《姓苑》有新和氏。《陳留風俗傳》云:“畢公封於新垣,後因氏焉。”魏將新垣衍改爲梁垣氏。息鄰切。三。
【校釋】新穆子:當作“新穉穆子”。《國語·晉語九》:“趙襄子使新穉穆子伐翟。”吴韋昭注:“新穉穆子,晋大夫新穉狗。”《元和姓纂》卷三:“新,出自荀氏,新稚穆子之後别爲新氏。”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部】 新
古文:𢀝
《唐韻》息鄰切。《集韻》《韻會》斯人切。《正韻》:斯鄰切,並音辛。《説文》:取木也。
又《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又《唐書·禮樂志》:正旦群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又姓。《晉語》:新穆子。
又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又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又《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又《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亲”“斤”宽窄相当,顶部“亲”高,底部“斤”低。“亲”,各横笔右端都抵竖中线;“立”,下横起笔偏左,在横中线上侧“朩”,末笔点略小,为“斤”让位,收笔于竖中线。“斤”,居右半格;竖撇伸向“亲”下侧;横在横中线上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十一真.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08:5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