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虹桥(Broken Rainbow Bridge),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境内桥梁,位于
金水河水道之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宫的组成部分。
建设历程
元代时期,周桥始建。
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造皇宫时将周桥围括在内,并易名为断虹桥。
2016年9月29日,断虹桥向公众开放。
桥梁位置
断虹桥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金水河水道之上,呈南北走向,南侧连接
熙和门,北侧连接
太和门。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断虹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呈两侧宽、中间细的喇叭腰型,石拱弧度小于半径,属圆弧拱桥。
设计参数
断虹桥全长18.7米,通宽9.2米,两侧共有望柱20根,每侧10根,两侧共有栏板18块。
运营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断虹桥票价包含在故宫博物院门票内,不单独收费。
建设成果
1961年3月4日,包括断虹桥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包括断虹桥在内的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特色
桥名典故
断虹桥因明代截断元代始建的两座虹形桥梁而得名。“虹”的意思主要是“虹梁”,即虹形桥梁的意思,每一座桥梁称为一虹,元明之际的古文献中多用“虹”来计桥梁数。“断”为“截断”“折断”,将周桥三虹中截去两虹,故谓之“断虹”,取截断虹梁的意思。元代时期,按照“周桥三虹”的制度规格要求建立了三座周桥。这三座周桥在明代初年仍存在,并未毁掉,只是失于维修。明永乐年间迁建皇宫后,原周桥既不在皇城正门也不在皇宫正门,便不能再作为“周桥”,于是身份一落千丈,也不能保留其三虹的崇高规格。但此桥仍是内金水河流经之处,稍加改动,凿去其御道盘龙,截去两虹,留其一虹,故谓之“断虹”。
文物遗存
断虹桥望柱上雕刻翻转折叠荷叶、连珠莲花须弥座,座顶34只大小石狮姿态各异,筋骨毕现,颇具古风。断虹桥栏板以双龙戏珠为主题,衬雕牡丹、荷花、菊花等十余种花卉,上部透雕莲花盆景,下部双龙嬉戏追逐于香花浮雕之间,穿梭于云雨雾霭之中,保存完整。
断虹桥两端各有披发神兽,在龙生九子中排行第六,称为“霸下”,头披毛发如瀑,双目炯炯,稳踞水波基座之上。桥孔上方刻一吸水兽,两目圆睁,居高临下,以镇水情。
传说故事
断虹桥东侧南起第四只狮子的形态最为奇特,它一爪摸着后脑勺,一爪护在裆部,嘴巴微张。传说道光长子奕纬曾被寄予厚望,但却不爱读书,偏爱顶撞师傅。一次,师傅实在受不了,规劝他:“你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做皇帝啊!”奕纬一听,当场怒道:“我要是做了皇帝,第一个就先杀了你!”师傅被噎得说不出话,赶紧掉头去找道光皇帝请罪。道光勃然大怒,命人把奕纬找来。结果,儿子还没跪下,道光上去就是一脚。没想到正巧踹到了奕纬的裆部,直接把他踹死了。后来有一天,道光从断虹桥路过,突然发现第四个石狮子一爪护在双腿之间,表情痛苦,使他联想起自己的儿子,下令用红布把那个石狮子盖住。后来,宫里人纷纷传言,奕纬其实是石狮子转世,因为这石桥是元代就留下的。
价值意义
断虹桥用料之考究、装饰之华丽、雕刻之精美乃紫禁城内诸桥之冠。(时任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主任高希 评)
最古老最精美的桥,数横跨在武英殿东侧金水河上的断虹桥。(《紫禁城宫殿》 评)
宫中的一座断虹桥,不单单是座石桥,这座桥的后面还蕴含着许多文化,隐藏着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北京古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