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城
古城
大自然是令人敬畏的。即如黄土高原上那些沟沟壑壑,抑或兀自断裂孤立的台塬,便是千万年风剥雨割的“杰作”。而借其天然形势,建在这种表面平整,四壁却似刀斩样陡直台塬(或土山)上的城寨,也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斩城’’了。据说这种斩城,全国现在仅存我故乡富平老城一座了。从这方面讲,倘富平老县城申报什么文化遗产,当无问题的。
简介
昔有“汉冢唐塔朱打圈”之俗语。所谓“朱打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稳固他的朱家天下,“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故而明朝建国初期,各地筑城风气颇为盛行。
洪武二年(1369年),大将军徐达平定山西后,引兵西渡黄河,占领奉元城(明代改称西安府),继而挥师攻占甘肃、宁夏,复回师“尽定陕西地”(见《明史》)。
此前,元朝驻富平守将张思道为了抵御明军,相中了这块时称窑桥头的高阜之地,据险筑寨,屯兵于此,易名窑桥寨。明朝大军压境时,张思道又匆忙放弃此寨,率部西逃,明军遂占据窑桥寨,并将原富平县治迁徙至此。
窑桥寨占地虽不足三百亩,周长也就三里样子,未免局促了点。但出于方便筑城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吧,明政府利用这一天然地势,经前后几任官员努力,将之建成足可耀险夸峻于冷兵器时代的新县城。并在南关设市,以聚财力、人气。
岁月苍苍,世事茫茫,弹指五六百年化作烟梦。20世纪50年代初,余生于斯长于斯时,斩城的防御功能已经终结。四门城墙,只有南门还保留着青砖砌就的城门洞,以及顶面耸有斗拱重檐三层高正楼的一段城墙。穿过城门洞,东西两侧有宽阔的砖铺马道直通城墙。不难想象,眼前这懒洋洋躺在荒寂岁月里的马道,历史上一旦警报猝起,顷刻间便会一改慵懒状,变得亢奋、紧张,输送挽弓跃马的将军,或一队队武装士兵直登城头。素日鸦噪鸟栖的垛墙垛口,亦顿时布满了森森战云和冷冷杀气。不过,童年的我却不曾去想这些,搜索彼时记忆,倒多是城头嬉戏,所谓“小猪样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
据《富平县志》载,民国初城南还是一片湖水。每到夏季,湖里荷花或白或红,清香袭人,引得姑娘媳妇们你呼我唤,来湖边赏荷洗衣。难怪当时故乡的才女、曾任陕西省女子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的武淑,赋诗吟道:“十里红蕖绕郭香,轻盈出水耀霞光。寄言湖畔浣衣女,如此娇容岂粉妆。”我小时,湖水早已消失,南北却有两条小河夹城流过。北河叫温泉河,俗称母猪河(意谓河里泉眼多如母猪奶头)。河两岸都是菜地。靠近此桥一带,则为大片芦苇覆盖。这里河水较深,且有跌水(瀑布)冲淘出的深坑,便成了我们夏季跳水游泳的好去处。南河无名,亦是三五里外的泉水汇流而成。河水恰恰过膝,却颇多鱼蟹。两岸稻田莲菜地里,常见挺着长长黑背脊的黄鳝懒洋洋伏在水底淤泥上。这些水产,便成为吾辈对当时少见荤腥的家庭餐桌上的得意贡献。
从岁月深处打捞上来的,除了鲜活如鱼肥美如蟹的童年记忆,还有与斩城民生有关的历史碎片。就说民国期间吧,由于不堪赋税过重,四乡民众曾呼啸而起,制造了一起震动关中的“围城缴农(具)”群体事件,迫使国民县政府从城头抛下“田赋豁免”布告。尤令人慨叹的是,民国初年一位刘姓县知事,因无法筹到上司指派的款项竞被迫自缢于县署。时人写下这样一副挽联:“有国难逃,有家难夺,惟人地有门,不如死了;无款可筹,无饷可发,恨点金无术,何以生为?”挽联对仗工整,语含悲愤。今人读之,为这位父母官掬一把同情泪外,也不难从中窥知当时民生凋敝到何种程度!至于载于县志的民国十八年饥馑,民众靠剥食榆树皮(乃先将其树皮焙干、掰碎,再上石磨磨为粉状,方可用以擀面或做糊汤)吃观音土为生,甚至易子而食之类,则愈使今人触目惊心了。
记载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斩城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厚重大书。而与斩城相互守望的荆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轩辕“黄帝采首山(在山西永济)铜,铸鼎于荆山下。”《路史》亦称,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我国荆山不止一处,究竟黄帝铸鼎的荆山在哪里?
《汉书·地理志》有明确记载:“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汉代冯翊郡在长安东边,辖关中东部怀德、栎阳等22县。怀德县就是富平县,其故城在今天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亦于荆山铸鼎,始分界泱泱华夏大地为九州也(郦道元《水经注》里讲,荆山下有荆渠,是大禹铸九鼎的地方)。至今荆山原上犹遗一村名:铸鼎。抚其村名,追念黄帝大禹伟绩,仰止之心油然生矣。(由此称富平为中国鼎故乡,可谓名至实归也。)
而自西周即属京畿之地的这片热土,不仅曾留下无数名流雅士的足迹,也产生过在秦王朝扫灭六国一统天下伟业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翦父子;不惜逆鳞直谏坐牢,关注民生,敢讲真话的一代名臣杨爵;嫉恶如仇,“发奸如神”的孙丕阳以及关学大家,“关中三李”之一的李因笃、民国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等历史名人,还有唐代义士古洪、大孝子梁悦、清末民初着名刀客王守身(绰号“黑脊背”)等热血男儿。亦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故里。这些,使斩城这部大书愈发沉甸甸,且滋润涵养着富平文化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资料
斩城琐记.渭南市人民政府.2011-06-0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08:3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