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岛,别称小蓬莱、蛇羊、蛇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境内
岛屿,位于
北海市东南约54千米、
涠洲岛东南约13.8千米处。海岛平面投影呈盾牌形,西北一东南走向,最长约2.01千米,最宽约1.35千米,面积为1.827平方千米,岸线长5.981千米。
历史沿革
斜阳岛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
晋朝以前,斜阳岛与涠洲岛同属合浦郡。
唐初,同属雷州椹川司。
明初,属雷州府洞洲巡检司。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先后,属遂溪县的涠洲游击署和廉州永安所游击署双重控制。
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后,仍由雷、廉两州游击营每年分班轮流管制。清光绪二十余年(1894余年),与涠洲岛起划归合浦巡检司管辖。
清末至民国初年,先后属合浦的靖海团涠洲分局,合浦县第二行政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光复以后,直属合浦县涠洲乡管辖。
1950年,斜阳岛解放,属北海市涸洲乡管辖。
1958年10月,变更为北海市涠洲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
1984年9月,变更为北海市涠洲镇斜阳村公所。
1994年12月,变更为北海市海城区涠洲镇斜阳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斜阳岛位于
北海市东南约54千米、
涠洲岛东南约13.8千米处。最高点羊咩岭,位于西海岸中段高程达1404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0°54.7´、东经109°12.6´。海岛平面投影呈盾牌形,西北一东南走向,最长约2.01千米,最宽约1.35千米,面积为1.827平方千米,岸线长5.981千米。
地质
斜阳岛地层属第四纪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和火山喷出岩,其下发育海相第三系。钻孔揭露该岛第三系为一套海相杂屑岩,与下伏石炭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岛第四纪火山沉积建造属新生代形成的北部湾拗陷区的一部分。第四系地层包括以下三组:
下更新统湛组
下更新统湛江组,见于钻孔中,埋深40~200米,厚4~96米,与下伏地层上新统望楼港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部为灰黄色、浅黄色、砖红色、褐黄色、黄绿色粉细砂、黏土质砂、粉砂质黏土、粉砂,少量中细砂及黏土,局部夹玄武岩屑凝灰岩、玄武岩、凝灰质砂岩,底部常见褐铁矿层或紫红色黏土组成的风化壳。上部为浅灰色、灰色、灰黄色黏土,含砾粗砂和含砾黏土质砂。
中更新统石峁岭组
中更新统石峁岭组,为一套基性火山岩系,由灰黑色、深灰色橄榄玄武岩和灰绿色、灰褐色、深灰色、粉红色、灰紫色玄武质凝灰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组成,厚15~123米,与下伏湛江组呈不整合接触,局部为喷发不整合接触。
上更新统湖光岩组
上更新统湖光岩组,分布于地表及周围海蚀崖,海蚀平台上,为出露地表的主要地层,岩性为玄武质沉凝灰岩、玄武质沉凝灰火山角砾岩、橄榄玄武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局部有集块岩、橄榄玄武玢岩等,厚度大于200米。与下伏石峁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斜阳岛位处洲凹陷带南侧的斜阳拱褶带上,属北部湾拗陷区的中部拗陷带,由斜西南枃造带和斜阳凸起组成,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呈“S”形,长130千米,宽9~14千米。斜阳凸起在重力上表现为高异常带。据推测,新近系直接盖在上古生界石炭系灰岩之上,厚度约800米。斜阳岛由第四纪火山岩组成,地表所见构造规模较小,局部可见地层倾斜和挠曲、断层等。
斜阳岛构造演化与涠洲岛大体相同。距今300万年或200万年时开始的第四纪,地壳大幅度上升,北部湾北部边缘发生海退,遭受风化剥蚀,南康盆地微拗陷并沉积38~60米厚的近海河湖相的碎屑建造。尔后发生数次海进和海退,斜阳岛地区在中晚更新世(距今23万年左右)处于海水淹没的拗陷沉积环境,岩浆活动频繁,发生多次海底火山活动。每次喷发后都形成一个间歇期,其间出现几次地壳快速升降活动。晚更新世后期,出现全球性的大海退,斜阳岛上升并露出海面。全新世以来,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缓慢上升,斜阳岛受风化剥蚀,原始火山地貌被改造,形成火山岩风化红土。由于缓慢上升差异,使产状水平的火山碎屑岩地层发生轻微的倾斜、挠曲和小规模断层、裂隙等现象。
地貌
斜阳岛呈北西向延伸,是比较规则的盾形小岛。海岛四周高,中部低,形似畚箕;最高峰羊咩岭位于西海岸中段,高程达140.4米。海岛地貌类型丰富,以火山地貌和海蚀地貌为主。
土壤
斜阳岛的土壤主要为火山灰土。火山灰土遍布海岛,土层比较深厚,一般可达100厘米。质地为轻黏土,表土至心土为核状结构,底土为块状结构,各层土中均含石英颗粒。微形态观察结果,土壤中含有脱玻化火山玻璃和火山玻璃以及喷出岩屑等。按耕作利用特点,可划分为玻璃质火山灰土和耕作型玻璃质火山灰土2个土属。前者占本土类面积的90%左右,现为林业用地,由于植被保持较好,地表有枯枝落叶聚积,表土暗褐色,有机质含量丰富,全磷、全钾含量较高,但全氮含量小于0.1%。后者约占10%,主要用于种植花生、红薯和木薯等作物,在耕作施肥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量均有所提高,然而全钾含量却相对减少。
地质灾害
斜阳岛环岛皆为岩岸,悬崖高耸。多处见重力垮塌现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斜阳岛旱地面积0.274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积1.512平方千米,灌木林地0.014平方千米;农村宅基地面积0.027平方千米。
水资源
斜阳岛远离大陆,不可能从大陆引取水源,地表水主要来源是降水。该岛区年均降水量为1280毫米,但季节分配不均匀,大部分降水作为地表径流流入大海,只有少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采用降水入渗法计算该岛地下水补给量为1770立方米/天。采用枯水期疏干贮存量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3立方米/天。岛上有水井2口,蓄水池1个,降雨量较充沛的季节,水源较丰富,旱季则勉强自给。地下水水质较好。
据钻孔资料,淡水层蕴藏在玄武质砂岩裂隙中,水位埋深56米,含水层厚约10米,涌水量为212.5吨/天。微咸水层厚约12米,以下全部是咸水,海岛中心地带淡水层最大厚度约20米。由于该岛淡水层厚度较小,在满足需水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小型深井泵抽水,动力位下降幅度为0.3米,井涌水量为32吨/天,最大降深一般不应超过1米,否则会使淡水层变成微咸水层。或由于长期抽水,破坏了天然的淡水与咸水的平衡条件,从而使生产井水质变咸。
斜阳岛环岛海水资源丰富,但潮间带较窄,海水资源基本尚未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斜阳岛上有褐铁矿矿化点,属风化淋溶型,但品位低,规模小,利用价值不大。此外,岛上有丰富的火山碎屑岩矿床,岩性为玄武质沉凝灰岩及玄武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抗压性。
植被
斜阳岛植被茂盛,绿化度达91.7%。岛上原生森林植被退化已久,无天然林分布,而次生植被以草丛和人工引种的半常绿(或落叶)灌丛、台湾相思林为主,分布序列相对简单。
人口
斜阳岛在明末清初已有人烟,最初是胥民漂流至此暂时栖止,继而有采薪、采药者到来搭寮而居;清乾隆年间,居留在岛上的“寮民”已经为数不少。后因海禁被迫内迁,但仍有少数人居留岛上。咸丰末年,岛禁重开,有从遂溪等地迁来的客民定居。法国天主教亦在该岛设立教堂,由此可见当时居民为数不少。
1989—1990年,斜阳岛总人口为300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千米。
2000年,斜阳岛上有居民76户,人口275人,姓氏比较复杂,有黄、蔡、刘、何、程、林、余、陈、王、彭、苏、布、邓、杨等,其中邓姓是人数最多的姓氏之一。2002年,斜阳岛岛上有居民60户,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1人,女性108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大,岛上居民锐减。
2009年,斜阳岛上仅有居民60户,人口110人。
关于斜阳岛民的渊源,由于没有族谱等相关史料可鉴,并无定论,但据村中的老人说,大部分是从广东三水、海康、阳江等地辗转过来的,也有小部分来自福建莆田等沿海一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斜阳岛,又名小蓬莱、蛇羊、蛇洋。“小蓬莱”为誉称,因海岛自然之美,与涠洲岛并称为大、小蓬莱。因海岛侧影似蛇,岛西有岭如蹲羊,故名“蛇羊”或“蛇洋”。又因海岛横陈于涸洲岛东南洋面,加之“蛇洋”音转又冠名“斜洋”。现今“斜阳”之名,或从蛇洋音转而来,或因斜阳岛地势西高东低如蛇斜卧于涠洲岛东南海面之上,山之南曰阳。明朝文学家
汤显祖在此留下“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的千古颂歌。
民俗文化
斜阳岛人文景观不如涠洲岛丰富,但民居特色与涠洲岛大致相似,秉承了客家人的建筑风格,并在村落格局、民居、居住习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斜阳岛四周都是山岭,房子多背岭、面谷,建在海岛的中间低谷地带,田地就分布在房子的前面。整体建筑为较高的砖瓦排房,大约有五六排,每排10间左右,多为20世纪60年代政府统一建成而沿住至今的老房子。整套房一分为三,入房门正对面为祖宗堂,中间为宽敞的厅堂,厅堂两边为居室。一般父母居左,子女居右。胥民家中很少置设家具,室中最多是一张床,一挂蚊帐张席子。有的还会加一个简单衣柜,大多数人则是在室内拉一条线挂衣服。卧具跟陆上的差不多但夏天习惯于在院子里露天睡网床。网吊床是一种用粗胶丝织成的长网兜,两端系于树干上。大的和陆上的双人床相近,可睡下两个成年人,小的则可睡一人,也有专为老人或小孩制的网床。只要不下雨,夏天人们大都在院子里的网床上睡。全岛有3栋二层楼房,属砖混结构。
斜阳岛居民日常交流用
客家话。因教育普及,大部分居民会讲
普通话。
斜阳岛上有3座庙宇,分别为王娘庙、三圣庙和乌王庙,供奉仙人15个左右。每年定期举办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重头戏为木偶戏,如农历五月十九日全村观看人数多达100余人清朝末年,继涠洲天主堂之后,法国天主教会曾在斜阳岛也建有一座教堂,已废弃,岛上的天主教徒做礼拜要乘船到涠洲岛。
斜阳岛因地理位置特殊且属海防要地,岛上的海防文化大体与涠洲岛相似。清康熙至嘉庆年间,曾多次实施海禁。
新中国成立后,196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四四O团一营四连进驻斜阳岛。岛上另设有民兵组织。
斜阳岛上饮食比较原始,没有正规的餐馆,只有农家乐类型的。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斜阳岛曾作为广东遂溪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斗争基地,目睹了革命军与反动势力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多人赋诗纪念斜阳农军,缅怀革命先烈。如:
杨应彬1990年作“观《斜阳农军》”:
凄风苦雨注斜阳,百战农军作国殇。
创业艰难应记取,续擎彩笔写华章。
原北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宝光2001年作“祭扫斜阳岛农军烈士墓”:
清明祭扫上斜阳,悼念农军百战殇。
断壁弹痕照肝胆,残壕烟迹见刀枪。
九泉烈魄拈花笑,一座雄碑灿曙光。
珠海丹崖濡碧血,冲霄浩气与天长。
历史事件
斜阳岛是一个英雄的海岛,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作为广东遂溪农民自卫军的武装斗争基地目睹了革命军与反动势力浴血奋战的历史。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南路特委及下属机关在广州湾(今湛江市)相继被破坏,各地领导人和党员、群众遭到了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幸存的党员、干部在白色恐怖中仍坚持斗争。同年9月,遂溪县一支1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在中共遂溪县委书记陈光礼的率领下,突破国民党军的重围,渡海来到斜阳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队伍上岛后,把被迫落草的符振岳部改造过来,并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在涠洲岛南湾街举行改编大会,符的部队被编为第一营,符振岳任营长,陈中华任副营长。原农军队伍改编为第二营,薛经辉任营长,余道生任副营长。陈光礼任农军总指挥(陈光礼被捕就义后,由薛经辉任总指挥,余道生任第二营营长)。薛经光任副总指挥。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2日,
黄河沣、陈章甫等纠合地方民团,配备机船,大举进犯斜阳岛,战斗持续了二十多天,遭到该岛上军民的英勇还击,死伤无数。
斜阳岛革命武装斗争,正处在敌强我弱的革命低潮时期,加上农军占据的斜阳岛是一个四周无援的孤岛,地方狭窄,群众稀少,缺乏回旋、发展的余地,在敌人强大兵力长期围攻下,最终失败。
斜阳军民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恶劣环境中,坚持了五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2014年8月18日,斜阳岛是
湖南卫视播出的《
变形计》的取景地点之一。
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
斜阳岛上有蓄水池1座,地下水水井2口。居民生活用水来自发电抽取的地下水,农业用水靠下雨或打井水。
信息通讯
斜阳岛上有电视机约60台。岛民收看电视,全凭安装在村委会楼顶的一个电视卫星接收器提供信号。每户每月交纳几元钱作为管理费。但岛上电视只能在晚上发电时才能收看,并且只能收看中央一台和广西台等寥寥几个台的节目;2010年左右,移动和联通两家公司都在岛上安装了无线通信基站,至此岛民才用上了手机。岛上没有24小时不间断电源,无线通信基站只能靠太阳能电池供电。若几天不出太阳,太阳能电池充不上电,手机信号便会中断。
电网系统
1987年,斜阳岛上安装了2台、2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供村户使用,机型为9FD—1000—1,利用风力为2~3级。
斜阳岛上的供电设备是一台老旧的柴油发电机,每天只能发电四五个小时,供电时间是每天晚上的六七点钟到深夜十一二点。
交通
斜阳岛有部队修筑的便道,岛上主干岛为水泥路,宽2.5—3米,长约2千米(环岛水泥路断断续续,不连贯)。
斜阳岛上有2个码头。北面的灶门港码头占地约100平方米(调访期间灶门港码头遭台风损坏,由于还没有资金维修,暂停使用);南面的婆湾港码头占地约40平方米。此外,岛的正东亦有1个缺口,可泊船登岸。
斜阳岛过去部队驻扎时建成了灶门港和婆湾港,并修筑了港口附近到营地的路。后来村中人又铺建了从村中央至两个港口的路,其中到婆湾港的路全部为水泥路面,至灶门港的只有近村的500米左右为水泥路。还开辟了村后正对的往东部湾去的路。
主要港湾
综述
斜阳岛孤悬外海,水深条件优越,但避风条件较差,海岛周边有东部湾、担水湾、灶门湾、婆湾深水湾等港湾,并建有灶门港和婆湾港2个小型码头。
东部湾
东部湾因该湾位于斜阳岛的东部,故名。地理坐标为北纬20°54'、东经109°13',西距斜阳村约0.65千米。湾口向东,北面为担水湾,南面为婆湾,岸线长约0.2千米;口宽内窄,呈新月形,水域面积约0.0085平方千米,属天然小港湾水深6~10米,底层为石质。年平均水温24.55℃,平均盐度32.0。潮流以全日潮为主,平均潮差2.13米。沿岸由板块状岩礁组成,坡度陡峭,水深流急。小艇多泊于此,为登岛及下海作业通道,附近海域产中国枪乌贼(鱿鱼)、石斑鱼等。
担水湾
担水湾位于斜阳岛的北面,因湾岸有一淡水岩泉流出,从前岛民世代到此担水食用,故名。地理坐标为北纬20°55'、东经109°12',西与灶门湾隔山相距约0.5千米,南面为东部湾。湾口向东北,岸线长约0.2千米,沿岸由板块状岩礁组成,坡度陡峭,水深流急。口宽内窄,略呈弓形,水域面积0.0075平方千米,属天然小港湾。水深6~10米,底层为石质。年平均水温24.55℃,平均盐度32.0。潮流以全日潮为主,平均潮差2.13米。附近海域产中国枪乌贼(鱿鱼)、石斑鱼等。
灶门湾
灶门湾位于斜阳岛的西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0°55'、东经109°12',东与担水湾隔山相距约0.5千米。因该湾沿壁有一洞口,形似炉灶门,故名。湾口向西北,岸线长约0.4千米,沿岸由板块状岩礁组成,坡度陡峭;口宽内窄,略呈喇叭形,水域面积0.012平方千米,属天然小港湾。水深7~14米,底层为石质。年平均水温24.55℃,平均盐度32.0。潮流以全日潮为主,平均潮差2.13米。附近海域产中国枪乌贼(鱿鱼)、石斑鱼等。湾内建有简便码头一座。既可停泊船只,又是登岛及下海作业通道。
婆湾
婆湾位于斜阳岛的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0°54'、东经109°12',西与深水湾隔山相距约0.25千米。因该湾沿岸坡度较大,又名坡湾,后因岛上群众多讲雷州语,坡与“婆”谐音,故称今名。湾口向东南,岸线长约0.4千米,沿岸由板块状岩礁组成,坡度陡峭,水深流急,水深5~10米,底层为石质。口宽内窄,略呈半月形,水域面积0.01平方千米,属天然小港湾。年平均水温24.55℃,平均潮差2.13米。周围水域海藻多,为鱼卵孵化的好场所,海产有中国枪乌贼(鱿鱼)、石斑鱼等。湾内建有简便码头一座,既可停泊船只,又是登岛及下海作业通道。
深水湾
深水湾位于斜阳岛的南面,东与婆湾隔山相距约0.2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0°54'、东经109°12'。因湾内水深,故名。湾口向西南,呈弧形,岸线长约04千米,面积0.01平方千米,底层为石质,属天然小港湾。年平均水温24.55℃,平均盐度32.0。潮流以全日潮为主,平均潮差2.13米。附近海域产中国枪乌贼(鱿鱼)、石斑鱼等。
风景名胜
羊咩岭位于斜阳岛西部,海拔140.4米,为北海市最高峰。登岭有栈道可通,山路崎岖险峻,岭上有“羊咩”洞,曾是广东遂溪农民自卫军武装斗争时的驻地。
羊咩洞位于海岛西北岸的羊咩岭下。临海火山岩绝壁下,无路可通的海蚀洞高约8米,宽约10米,深10余米,可容纳200余人。太阳可直射洞底,洞内小树青草繁盛,洞底有路通往大海。涨潮时,海水泡过洞口;退潮后,洞口全貌方显。民国十六年—民国二十二年(1927—1933年),该地曾作为中国共产党南路特别委员会领导的广东省遂溪县农民自卫军与国民党反动民团周旋的营地。
逍遥台位于海岛东南部的婆湾码头附近。
天涯路位于海岛的西北部,是一条自灶门湾直抵岛中心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
仙人秘洞位于斜阳岛的东岸。洞外有一约长100米、宽30米的海蚀平台,可近观海上风光。洞深30米,在洞的尽头一处高约5米的台阶之上有一龛洞,龛里供奉观音菩萨,斜阳人常来此祭拜。
地方特产
斜阳岛,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木薯、红薯、甘蔗、花生、蔬菜,水果有木菠萝、木瓜、龙眼和芒果,家畜有羊、牛等,家禽有鸡、鸭等。
斜阳岛周边海域盛产石斑鱼、金线鱼、鱿鱼、墨鱼、对虾、海参等优质海产品。一年四季均有捕捞,主要卖给从涠洲岛和北海来的渔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