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县令
2003年郑州市豫剧院创作的历史豫剧剧目
《斗笠县令》是由郑州市豫剧院创作的历史豫剧剧目。
剧情简介
清道光十七年春,中原怀庆府曹谨奉旨跨海赴任台湾凤山县知县。时凤山连年大旱,加之县政败坏,饥民多沦为盗贼。曹谨斗笠芒鞋,访民情,察水源,在高屏溪畔结识了泰雅族名匠龙老伯。
依鲁伯和徒弟让号费了十年的心血绘制了一张引水图。然而却让让号陷入了一场冤案,成为官府逭捕的逃犯。
曹谨冒着极大的风险和压力,亲自上山,说服让号和避祸的各族弟兄下山,“以工代赈”,促成了修圳引水工程的开工。但对让号冤案的复查却牵动了上司魏是太等贪官集团的神经。关键时刻赈粮被断,工程陷入绝境。曹谨泣血跪求,未能求来半升米粮。在饥荒如火、民心大乱的紧迫情势下,曹谨与夫人倾诉衷曲,不惜牺牲自己的仕途前程和身家性命,毅然决定打开南官仓,“借得官库一仓米,救得凤山万民安”。与此同时,曹夫人乔装改扮、风雨兼程,进京拜请恩师上奏案情,以辩清浊救危难。终于,贪官伏法,正义得到伸张,台湾民众的福祉得到了保护。
创作人员
主创人员
表演人员
角色人物
戏曲表现
音乐设计
《斗笠县令》是传统戏曲现代化、地方戏曲都市化理念的践行者,配乐上大量使用交响乐,以求声腔与音乐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舞台美术
全剧舞美采用了台中台的结构,活动道具仅一桌、一椅、一屏风和很少的象征性可移动硬景。
灯光设计
序幕一开始,在偌大的舞台高处一束冷色调的顶光下太监在宣旨,在其读完隐去的同时,以同样的灯光手法凸现出上场台口跪着接旨的一号人物曹谨。第一场启幕时,使用了暖色调全铺的手法,与序幕的冷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场,曹谨夫人内唱后的上场,传统手法一般是在幕前表演,而此剧灯光运用暗底追光手法,一直跟着演员的表演,给人以影视剧的近镜头感。由于演员处于从室外走向到室内的过程中,灯光所运用室内外表演区分割递亮的手法,实际上是借鉴了传统二幕前的表演程式。
获奖记录
剧目赏析
这是部很精致的舞台作品,比如灯光、舞台等都很用心,整体感觉这出戏比较沉稳,舞台呈现比较成功,已经具备了都市戏剧的品格。主要角色比较出彩,次要角色也同样精彩。总的来说,这个戏达到了“简化、深化、强化、美化”的“四化”要求,十分成功。(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亚明评)
这出戏从剧本到导演,包括对音乐的要求,都传达出对传统豫剧现代化的诉求,并且在舞台呈现上和谐地展示了出来。(河南省音协常务副主席李仲党评)
《斗笠县令》可以看做由传统戏曲向现代戏曲的华丽转身,打通了一条由农村演出市场走向都市演出市场的道路。(艺术评论家黄海碧评)
这个戏现实意义强,容易引起共鸣,这种共鸣更多的是对剧情和塑造的为民造福的“曹谨”的肯定。《斗笠县令》对于清官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突破,过去一写到县令都是喜剧化的小人物或者固定为丑角化的习惯脸谱,而这次则是完全文人化正剧化的表现,古今观照相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文艺报》副主编高小立评)
《斗笠县令》提炼出的“勤政为民”的中心思想和现实对照,引发很多新的联想,实际上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设了坚实的思想感情桥梁。此外,舞台语言上也有意识地与现代接通。(戏剧评论家刘景亮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30 14:24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