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鳐鱼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鱼
文鳐鱼,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鱼,又名燕鳐鱼、飞鱼。
历史渊源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 。 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
晋 左思 《吴都赋》:“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鳐夜飞而触纶。”
唐 唐彦谦 《汉代》诗:“黻帏翘彩雉,波扇画文鳐。”
胡韫玉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飞潜无主文鳐苦,升谪随天赤凤哀。”
胡文焕图说: “鸟翼苍文,昼游西海,夜入北海。其味甘酸,食之已狂,见则大稔。”
《埤雅》云:“文鳐长尺许,有翼。”
《神异经》言:“东南海中有温湖,鳐鱼生焉,长八尺。”
《尔雅翼》云:‘‘文鳐鱼出南海,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一名飞鱼,群飞海上。海人候之,当有大风。吴都赋云,文鳐夜飞而触纶是也。”
《歙州图经》 记载了一则有关文鳐鱼的故事,传说歙州赤岭下有大溪,俗传昔有人造横溪鱼梁,鱼不得下,半夜飞从此岭过。其人遂于岭下张网以捕之,鱼有越网而过者,有飞不过而变为石者。今每雨其石即赤,故谓之赤岭,而浮粱县得名因此。传说文鳐肉酸甘,吃了可治癫狂病。
《吕氏春秋-本味篇》说:“味之美者,灌水之鱼,名曰鳐。”文鳐鱼是丰年的象征所谓“见则天下大穣”,郭璞注说: “丰稔收熟也。”郝懿行注云:“鱼见则大穣者。诗言众鱼占为丰年,今海人亦言岁丰则鱼大上也。”
郭璞《图赞》曰:“见则邑穰,厥名曰鳐。经营二海,矫翼闲(一作间)霄。惟味之奇,见叹伊疱。”
外貌形态
体略呈长椭圆形,背部及腹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细.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颇短,背部平坦,两侧向下方倾斜,腹面狭窄。吻短。眼大,侧位而高。鼻孔每侧2个.口小。上下颌约等长,具圆锥状细齿.鳞圆形,甚大,其后缘呈波状。侧线位甚低,近腹缘,其后端不达尾鳍基部。背鳍12~14。臀鳍9~10,起点约在背鳍第6鳍条下方,其后端与背鳍最末鳍条相对。胸鳍15~16,宽大而特长,平置时可达臀鳍最末鳍条,可借此滑翔于水面。腹鳍大,平置时可达臀鳍底末端。尾鳍分叉,下叶长于上叶。体背面青黑色,侧下方及腹部银白色,背鳍及臀鳍灰色,胸鳍及尾鳍浅黑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2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