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象结构
岩石中石英和钾长石成有规则共生的一种结构
文象结构是指岩石中石英和钾长石(通常为微斜长石或微纹长石)成有规则共生的一种结构,这两种矿物互结成楔形连晶,似楔形文字,因而得名。
简介
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石英嵌晶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镜下才能见到的称为显微文象结构。在似斑状结构岩石中,如果基质具显微文象结构,就称为花斑结构。
文象结构常见于伟晶岩及部分花岗岩中。
成因
通常认为,这种结构由组成相当于长石、石英二组分体系共结比的岩浆在温度下降至共结点时石英长石同时晶出形成。
Fenn(1986)提出了文象结构形成的另一种成因观点,他认为:在水不饱和且过冷的条件下,熔体中钾长石快速生长,对于某些扩散速率较慢的元素,比如Si,因为钾长石生长速率大于Si在熔体中的扩散速率,结果导致在钾长石的生长面附近Si的活度增加,从而致使SiO2在钾长石的生长面附近结晶,形成文象结构。同时,Fenn还观察到,随着熔体中H2O含量增加,熔体结晶形成文象结构的能力降低。
Mungall(2002)提出,元素在熔体中的扩散,主要受控于熔体的粘度。因此,London(2008)认为,正是由于熔体中H2O的加入,导致熔体粘度降低,加速了Si的扩散,从而不能在钾长石的生长面形成堆积而结晶,致使文象结构不能形成。
找矿意义
文象结构形成于一种粘度较高且过冷的熔体环境中,且受粘度影响很大。当熔体中含有降低或者增加粘度的元素时,会导致文象结构的缺乏或者发育。因此,基于此成因观点,可利用伟晶岩中文象结构发育程度来指导找矿,尤其是Be矿和Li矿。
当熔体中Be含量增加时,会导致熔体的粘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文象结构的形成。例如,新疆阿尔泰地区阿祖拜、佳木开等地Be矿化伟晶岩中往往发育文象结构。
当熔体中Li含量增加时,与H2O类似,会导致熔体的粘度降低,从而不利于文象结构的形成。例如,库卡拉盖和卡鲁安等地出露的Li矿化伟晶岩,缺乏文象结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11-26 13:16
目录
概述
简介
成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