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这篇十分著名的《文说》,通篇用比,短小精悍,仅仅七十余字,就充分表达了苏轼自己写作文章的体会和对文艺的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所谓“吾文如万斛泉源”,就是说他的文章大都是在“不能不为”的时候,即兴和灵感来临之际写的。他说:“余性不谨语言,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脏,所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密州倅厅题名记》)有了这样的性格,心中有所感触和积蓄,就如骨鲠在喉,不吐就会不快,发而为文,也就不免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因此一下笔就文如泉涌,势不可挡。所谓“不择地而出”,是指他的文章信笔抒意,千变万化,姿态横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