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潮
期刊
《文艺新潮》钱君匋、林之林主编,文艺新潮社编辑、未名书店刊行、万叶书店承印、野马文艺研究会出版的文艺刊物。该刊1938年10月创刊于上海,月刊,每月16日出版,后改为1号,发行地位于上海,社址位于上海萨坡赛路巴里224号。其他编辑还有王俊伯、陈君良、李谷菌、黄元庆、张圣烈、袁嗣良等人。受日本宪兵干扰,于1940年5月1日发行至第2卷第7期后停刊,共发行19期。馆藏有1938年至1940年发行第1卷和第2卷刊物,馆藏最后一期为1940年5月1日出版的第2卷第7期。
栏目方向
该刊创刊号为“鲁迅纪念特辑”,第一页刊载有鲁迅先生画像,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主要刊载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和研究鲁迅文学作品的文章。《文艺新潮》创刊不久,野马文艺研究会的青年就各奔东西,自第六期起,主编钱君匋、林之材邀请蒋锡金参加编辑工作,自第10期起,蒋锡金成为该刊主要编辑。该刊主要刊载积极宣传抗日的文学作品,兼有苏联文学作品刊载,以安慰和振奋困难岁月中的大众。创刊于抗日时期的“孤岛”上海,该刊不仅刊载反映战争实况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刊载反映战争中人民的日常生活境况的报道。该刊从第9期起开辟“文艺通讯”专栏,刊载文艺通讯运动的相关作品。第二卷第2起出版“诗歌特辑”、第3期出版“小说特辑”、第4期出版“米价和生活”、第5期发行“关于现实主义讨论特辑”、第6期发行“戏剧特辑”等,。该刊每期的编辑特点和刊载主题都有所不同,类型丰富、引人入胜。楼适夷、许广平、阿英、王任叔、关露等人都曾积极为其撰稿。该刊还发表有茅盾、何为、高岗、巴金、丰子恺等作家的小说、论文、杂文、诗歌作品。
该刊在“孤岛”上海坚持了23个月,是当时“左翼”文艺刊物中较为典型的刊物,不仅发行于上海,在开封等内陆地区和香港、南洋群岛也有传播,对于鼓舞士气、振奋民心、宣传抗日起到积极的作用。该刊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文化传统
《发刊辞》:
这是个民族的苦难时刻,但是也是民族的新生时期。
在这个伟大的富有新鲜活力的时期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前线的战士们,在炮火的威力下过着生活,在战壕里警戒迎敌,在冲锋的命令下勇往直前,这表明他们用着铁和血以及坚毅的精神和强固的意志,在翻越民族苦难之一页,在求取民族新生的曙光。
战区里的民众,遭受的苦难很深,房舍毁灭了,财物损失了,家人离散了,几世纪安居着的家乡,几十年相聚着的友朋,全遭遇了恐前的浩劫。他们毓已意识到?破坏和平的是战争,要争取永久的和平也还是战争,所以,他们也起来了英勇的斗争。他们要从废墟上建立起和平与正义的堡垒,要从民族苦难的时期里求得民族的新生。
在孤岛上的人们既不能算作前线也无法归之后方。许多年青的人,因为在孤岛上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失去了活动的权利,于是感到苦闷,不安,也就流于颓废,消极。他们只觉得悠长的苦难时期的难挨,自己不能进一点力量化一些心血为了民族的新生。
让我们为这大时代礼赞吧!我们要排遣颓废,消极之念,我们要和大众挨得紧紧,我们要为大众所受的苦痛,我们要写大众所有的希望;我们要和大众同被这个大时代所教训,我们也要集合群力来孕育这个大时代,我们要奋斗!我们更要积极的工作!
我们的工作要深入到每格苦难者的心田,让大众的声音,色彩和行动来汇成一股文艺的新潮。在这各刊物里,接收一切的写述方法,展开一切的生活内容,只要是大众所说的话,大众能了解的思想,大众能感染的情趣,让大众读了能在工作时得到慰安与振奋,能意识到民族新生的曙光来到!
这个刊物须待大家来扶持,这股文艺的新潮不仅流过这孤岛,同时更泛滥于全国!
参考资料
文艺新潮.全国报刊索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0 16:50
目录
概述
栏目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