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
山西省偏关县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文笔凌霄塔”。位于偏关县城城东山巅,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是一座七层砖石结构八角雁塔。崇祯八年(1635年)加高四层,共十一层,上书“文笔凌霄”字样。塔高35米,塔底周长29米。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文笔凌霄塔因风雨侵蚀十分颓废。这座塔现在已被人们视为偏关的象征文笔塔公园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城东山之巅,是偏关县委、县政府着力塑造边寨古城新形象的大手笔,它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气势恢宏,别出心裁,由“文星肯登”、“文笔凌霄”、“同乐园”三大主体景观组成,总占地面积460亩,共投资1650万元,成为偏关县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内容简介
偏关县城的东山上的文笔塔,又称“文笔凌霄塔”,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空心砖榙。位于偏关县城之东山巅,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原为一座七层砖石结构八角雁塔。崇祯八年(1635年)加高四层,共十一层,上书“文笔凌霄”字样。塔高35米,塔底周长29米。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文笔凌霄塔因风雨侵蚀严重。新中国建立以后,偏关人民又重修宝塔。近年来,偏关县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以塔建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笔塔生态公园景观。这座塔现在已被人们视为偏关的象征。
设计理念
该塔与河曲的文笔塔不同。河曲的文笔塔为实心笔状塔,而偏关的文笔塔全名为文笔凌宵塔;且为空心层级塔。河曲的文笔塔为清朝年间修建,而偏关的文笔塔则为明代建造。
偏关古为边防重镇,晋之屏藩,名胜古迹颇多。明代修筑的蜿蜒曲折,总长达1000华里的6条边墙(即明长城),保存尚完好,南抵利民、阳方口,复东去雁门,直抵平型关,折向紫荆关。
其他信息
关历史上就是军事重地,一个偏字显示出他独特的位置,此地历来战火纷飞。从文笔塔公园居高临下望去,小小的偏关县城安静地卧在一个山窝窝里面。
文笔塔据说始建于辽代,从偏关宾馆门口有走488个台阶,一气攀登。
(下面诗词均为文笔塔灯箱里各个时期的诗)
【咏偏头关】
雄关鼎宁雁,形势独开张。
地控黄河北,山连紫塞长。
春深貔虎伏,秋老鹳鹅翔。
门户障宣大,藩篱限羯羌。
层峦千里画,绝险一夫当。
土屋余唐险,金城巩晋强。
华夷天设域,表里若为防。
可笑和戎利,相因误汉康。
【金鸵沙伏】
沙护重蹄铁作胎,
何年陶铸复沉埋。
好风牵鼻摇藤蔓,
细雨沾毛长藓苔。
泥马能凌江水渡,
金牛曾说蜀山开。
想回晋殿成荆棘,
雾卷黄昏塞上来。
【无题】
春日偏关城
落日关门外,
荒凉自枪神。
河声兼鼓角,
山色带风尘。
耕牧春仍废,
台隍鲁作邻。
【偏头关】
半壁孤城水一湾,
万家烟火护偏关。
黄河曲曲涛西下,
紫塞隆隆障北环。
铁笛数声摧成急,
至沙潜力叹储坚。
荒陬斗绝今如此,
来许将军即解颜。
【偏城春望】
一关当要道,
万户值春风。
鸟为时来语,
花因运转通。
黑山官井北,
河水紫荆东,
立马城头上,
身疑霄汉中。
参考资料
文笔塔.百度网.
偏关旅游资源.偏关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6 01:1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设计理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