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斋琴行,现于安定门内大街营业,是一家经营民族乐器的老字号。
简介
文盛斋是由河北深州一张姓人氏,在清咸丰年间开办的“胡琴老铺”,原址在琉璃厂附近的小沙土园胡同,是北京最早的制作销售胡琴的店铺之一。
胡琴的起源
胡琴原是一种统称,包括京胡、二胡、四胡、坠胡、坠琴等。旧时还叫“二鼓子”。解放后,将胡琴定名为京胡,便于与其他类胡琴的区别。它是京剧伴奏用的主要乐器。主要京胡伴奏者称为“主弦”。
胡琴是元代由塞外传入京都,故习称为“胡”琴。胡琴是由琴杆(亦称担子)、琴筒、琴轴三个主要部件及琴弓、千斤钩、弦、马子组成。规格和材料、尺码全有一定规定。制作胡琴是一种特殊手工艺,难度很大。文盛斋初创时期,北京只有两三家胡琴铺。他们主要是生产宫廷用的高档琴、筝、瑟、二弦,以及刚刚在旗人贵族子弟中兴起的说唱用“八角鼓”和“三弦”。文盛斋在同行的竞争中,以质优价高、档次高雅为特色。他们选料必挑“头水”,用料十分讲究,做工十分精细,所以虽然价高,乐者仍旧争购。直至解放后,文盛斋还保留有当初给宫廷做的胡琴样品,样式华贵,格调高雅,音色纯正,为行家所称道。
胡琴的发展
胡琴的发展与京剧的发展几乎是同步前进。自清同治、光绪年后,由于徽班进京形成了京剧,很快从宫廷热转到民间。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就是京胡,所以,京胡质量的好坏很是重要。许多著名琴师也同制琴艺人一起参与了胡琴的改革。最初的京胡担子,全长只有一尺四寸五,筒子内膛直径一寸三,以适应高亢的唱腔而设计的。20年代,为梅兰芳伴奏的名琴师徐兰沅,根据梅派特点,大胆将京胡担子加长到一尺六寸二,筒子内膛加大到一寸四分五,拉出宽厚的“董音”,为梅兰芳的演唱锦上添花。在材料选用上,研究出用湘妃竹包镶筒胡琴,精致如工艺品,成为梅兰芳赴美国演出时中国民族乐器的展品。曾是演员,后操琴为马连良、杨宝森伴奏的杨宝忠,曾出双份工资把制琴名手请到家中,共同研究改制京胡。他曾把从一旧货市场上寻来的老竹笔筒,去薄改为琴筒,发音美妙绝伦,成为杨家的传家宝。
老字号文盛斋
文盛斋与名琴师们合作,为发展京剧艺术做出了贡献。京胡发展到今天,品种已十分丰富。根据不同流派、不同演员、不同行当,就专有拉“西皮”、“二黄”、“娃娃调”的京胡,以及伴奏、独奏不同用途的京胡。京胡已成为北京民族乐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文盛斋经过几度兴衰,于1987年恢复了老字号,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