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建筑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方法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美学修养。毕业后能够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并为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毕业生除了可以继续攻读文物建筑方向的研究生外,还可以选择到国家文物部门所属的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工作单位。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具备从文物建筑及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评估到保护规划、保护工程设计的一系列专业能力,并具备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教育阶段。专业课程由文物建筑学、建筑及规划设计、考古学基础等三大领域综合而成,其中,本科阶段的文物建筑导论、中国古代建筑构造(营造法式与清则例)、文物建筑参观及测绘实习和研究生阶段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年代学研究纲要等课程,都分属该教育阶段的国内首创,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结合教学中对中国早期木构建筑遗存的发现与鉴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新发现或新鉴定的宋金时期建筑遗存已达8座,其中已有因为北大的发现和鉴定而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者)。
截止2007年,共有在校本科生2届,毕业本科生3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在校研究生8人,博士生4人,其中在校博士生2人。毕业本科学生,除部分留校读研外,还有在英、美、香港和内地优秀大学(
剑桥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深造者,亦有到国家或省级考古所、文物研究所、博物馆工作者,在一线工作的学生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反馈。
文物建筑专业的科研领域大体包括:建构建筑考古学的理论和基础框架、建筑史学专题研究、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其中,建筑考古学的建构主要以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为出发点,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其研究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探索,本专业师生在该领域完成了二十多篇研究论文(含待刊论文)。建筑史专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对衙署、
西藏建筑等专题研究。遗产保护与实践领域有对文化景观遗产理论的研究、承担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5项,完成2项国家100处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了一处国保单位保护工程的方案设计、完成了十余座五代宋金元时期文物建筑的测绘(部分成果已和清华、天大、东南、同济的古建测绘成果结集出版),完成多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项目的价值评估报告、完成多处国保、省保建筑群、历史街区的修缮测绘和价值评估。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领域,完成科技部和建设部的具有传统特色小城镇重大项目的子课题一项,指导北京地区在村镇建设中如果利用优秀建筑文化遗产创造新时期的村镇建筑,成果颁布为国家建筑标准图集。
该专业已在
宁波、
杭州、正定、曲阜建立文化遗产教学实习基地,并已着手在山西建设教学实习基地。
2007年,
意大利罗马大学8名学生参与了我专业组织的文物建筑参观、测绘教学实习,意方对实习结果非常满意,并表达了期望继续合作的积极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