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态村
行政村
生态村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庄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 而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
主要任务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建设意义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
首先,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事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第三,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创建标准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体现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各个方面,还要统筹考虑农村发展的客观现状和预期目标,因此只能是“基本标准”。
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主干道硬化;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各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存在的问题
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开展近两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农村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要将文明生态村在全国普及开来,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与城市相比,与现代化生态县建设的目标相比,广大农村还存在很大差距,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质量不高。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污染、垃圾污染尤其是白色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废水废气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地区已大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部分群众为眼前利益毁林开发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二是生活质量不高。 村庄环境整治受益面不够高,许多自然村配套设施不足,出路难、饮水质量差、通讯不便。部分群众缺乏创业精神,过分依赖自然资源,满足于“过日子”,不愿下山脱贫、异地致富、易业发展。
三是建设品位不高。 由于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建设与环境不和谐。最突出的是农村住宅单体与整体不协调,村庄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有色调搭配上的、有设计风格上的、还有整体布局上的问题。四是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民思想、文化、技能素质低,对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接受缓慢,跟不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
生态村建设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建设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观念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落实这一想法却是需要更大的努力。首先,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在一些地区土地沙化现象相当严重,也有更多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污染现象让人担忧。其次,改善环境、实施生态建设的科学技术不健全,目前的生态村建设还处于最初阶段,无论在建设结构,还是在建设工具、设备,层次都较低,在短期内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使生态村得到质的飞跃,而充其量只能是在表面上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与城市相适应的调整,仍处于被动地位。
现代化的文明生态村需要以技术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而这正是我国生态村建设中的遗憾之处。 科技创新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求发展的一个弱点,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比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省市热衷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技术的引进消磨了人们自主创新的意志,一味的引进必然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更需要有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除了建沼气池、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外,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地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真正达到让农民来创造自己的新农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各地经验
海南省开展这项活动最早。该省为推进生态省建设,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他们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走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为主要目标。据海口市创建活动的调查资料,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整合力量、突出特色。主要经验一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二是发挥经济带动优势,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三是发挥文化辐射优势,繁荣农村生态文化;四是发挥政治中心优势,建设农村政治文明。
河北省2003年3月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试点,2004年3月11日发布《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由试点推向全省。200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全省4711个行政村开展了创建试点工作。2005年4月25日,河北省在保定市召开了“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经验交流大会”。该省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开展创建工作;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四是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五是坚持以建为主、建管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河北省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出现了5个优秀典型村,体现了5种精神,它们是:迁安市徐流口村的艰苦创业精神;邢台县南沟门村的团结奋斗精神;易县燕子村的积极创新精神;曲周县小弟八村的务求实效精神;献县小屯村的不断进取精神。
山东省2005年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现场会,《中国环境报》6月20日作了报道。该省把“生态”摆在前面,因而更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中,该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济南市平阴县总结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方法:一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是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相结合,建设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推进环保、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生态绿化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枣庄市坚持“试点引导、分批完成”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具体目标和要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7 09:15
目录
概述
主要任务
建设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