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孔庙,又称文庙、圣殿,位于海南省文昌市
文城镇文东路20号,是海南省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
历史沿革
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文昌孔庙始建。
元
至顺二年(1331年),文昌孔庙随文昌县治迁往奉化乡北山都,位于县治的右侧。
1973年之后,又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维修。
1993年,文昌孔庙重修并重新开放。
建筑格局
文昌孔庙坐西向东,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正门入口处有一砖墙影壁,左右开门,左为礼门,右为义路;门外立一石碑,碑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中轴线上的建筑从棂星门开始,入门后为前庭,庭的右侧有一古井,庭中为泮池,故名月池。池中架一桥,名为步云桥,又称状元桥;桥两旁有圣域门、节孝祠、更衣厅、贤关门、孝义祠、天衢门、名宦祠、云路门、乡贤祠等,前殿后即为三开间的大成门,大成门左右开两便门,进门后是四合院,东西两庑,正中为大成殿。
文昌孔庙建筑群室内外的梁枋檐和门窗隔扇等构件上均有祥龙、彩凤、花鸟虫草、狮子瑞兽的雕刻与彩绘。在建筑立面上,采用了龙背硬山墙和华丽的屋脊处理,具有海南地方风格;并且考虑到了海南地处热带海洋气候的特点,外檐柱多采用条石或柱座础为石、柱为硬木相结合的形式。
主要建筑
文昌孔庙有建筑37幢,庭院中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及“先师孔子行教像”等景观。前庭中轴线上有主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及其他祠堂。
棂星门前原为一砖墙影壁,上书“万仞宫墙”字样,取自《
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的语义,极言孔子的学问有万仞之高。正门的影壁墙变形为呈关闭状的圆形龙影壁。墙上的字也演变成两条镂空、互相盘缠的龙。左厢门为“礼门”,门前有“下马石”;右厢门为“义路”,门前有“上马石”。门外各立石碑一块,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仪门位于文昌孔庙北侧,为门楼式建筑,门框的西墙上镶嵌一块石匾,上阴刻“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字样。门楼的形制与普通民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屋顶两坡的滴水使用了绿色琉璃瓦,正脊上也塑满如意图案,这是规格较高的标志。
大成门面阔五间,进深十一檩,屋顶形建筑形式,四周有廊,廊下共十六根圆石柱。
大成殿为框架式木结构,7架梁,前后用6柱,为重檐歇山顶。殿高13.7米,正脊当中安有琉璃双龙戏珠,上檐间和脊上也安有龙、凤和合角吻。殿中的八支朱红大柱高7.2米,直径45厘米,全桂石基为明代遗物。正殿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案、神位。左右两侧为四配十二哲之神位。
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的父亲及孔氏先祖的圣地。左庞内孔子七十二弟子图谱、孔子圣迹图;右庑内为孔子箴言名家书法碑林,北京和山东的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展览。
主要展览
文昌孔庙主要保存有清代康熙皇帝至印的“万世帅表”,嘉庆呈吊尘印的“圣集大成”,咸丰皇帝玺印的“德齐寿载”,光绪皇帝玺印的“圣协时中”四块涂金描红的巨匾。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文昌孔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
传说轶事
文昌孔庙是全国唯一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据说是因为老文昌人曾经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开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
活动建设
2016年4月,国学教育讲座在文昌孔庙举办;同年9月,在文昌孔庙举行孔庙传统国学文化系列推介活动暨入学礼启动仪式。
2020年1月28日至30日,文昌孔庙开展“诗书礼乐”2020文昌孔庙新春祈福庙会活动。
文物价值
文昌孔庙是学习研究明清建筑的实物资料,庙门上木刻人物、鱼虫、花卉,保存完好,庭院中还长着30年以上树龄的椰树,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文昌孔庙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发祥地,是代表文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古建筑群,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有着较大的作用,具有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保护措施
1986年,文昌孔庙被文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文昌学宫(文昌孔庙所属景区)被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文昌学宫(文昌孔庙所属景区)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2月,文昌孔庙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文昌孔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东路20号
13元/人·次
海口市至文城镇的中巴车或大巴车再乘当地的摩托车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