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塔
安徽旌德古塔
文昌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落于安徽省旌德县县城中心,2013年,旌德县文昌塔被公布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文昌塔位于旌德县中心,周边有民居环绕。塔的外围有一圈粉墙黛瓦,正门上方刻有“淳水清风”四个字。门边有一座石碑,碑上介绍:
文昌塔位居旌德县城中心,八角五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塔每层设腰檐,翼角腾空,塔顶陡峻,上置葫芦形塔刹,风铎叮当,宛如管弦。塔室有木梯盘旋,游人拾级登上,至五层,极目远眺,旌阳风貌尽收眼底,昔日峥嵘,今朝燕舞;雄伟身躯,时代新筑。
发展历史
文昌塔建成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历经二百余年风雨沧桑,火烧失修,已是满目颓残。欣逢盛世,2001年,县人民政府挤拨专款,督促县文化局督工抢修,越一年完竣。文昌塔岿然屹立,精神抖擞,为世人所褒赞,千秋之举,实为可嘉,故镶此碑铭志之。
文昌塔的塔基是文昌阁旧址,文昌阁是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旌德知县李调元修建。因年久失修颓败雍正年间被拆除。文昌阁拆除后,“遂觉玉屏高逼学西,而翼方愈以平衡矣。”意思是文昌阁旁边的文庙东向太空,西向的玉屏山强逼而来,这种风水和环境显然对文庙不利。清代乾隆八年(1743),在原文昌阁的基地上垒石筑基,兴建文昌塔,竣工于乾隆十一年(1746)。
关于文昌塔的修建,还有一种说法。由于旌德地形像“乌龟出洞”,如果让龟出走就会带走文运和财气;又由于县城西南方有一座形状似火的梓山,导致城里经常失火,为了“定龟”和“镇火”,于是在清乾隆八年,特地修建此塔。
站在塔底,放眼望去,整座塔共5层,高约30米,第一层高于其他几层。文昌塔塔基用花岗岩石垒砌,墙壁以白灰粉刷,塔顶是八角攒尖式,每角端饰以鳌鱼,悬挂铜铃。
古人非常重视文昌,现在许多城市都设有文昌塔。一般的文昌塔,有七层的,有九层的,最高的有十三层。可为什么旌德的文昌塔是五层呢?
史料记载原来是做7层的,而塔现在只有五层。说当年修到第三层的时候,当时的县长要调走了,没有钱。刚好京城有一个旌德的大官要回旌德,县长找到他,希望他捐献建塔,他就捐献了钱,但只修了五层。”
塔门劵形,开在正面向,门上方有一长方形悬凹的匾额,以砖砌筑。匾中刻阳文“文昌塔”三字,上款是“乾隆丙寅”,下款是“合邑公口”。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旌德文昌塔.中国宣城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0 10:15
目录
概述
结构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