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兰
兰科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
文心兰(学名:Oncidium)是兰科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文心兰属植物全世界原生种多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品种多是杂交种。假鳞茎扁卵圆形,根状茎粗壮,绿色;顶生1-3枚叶,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于假鳞茎基部,花朵唇瓣为黄色、白色或褐红色,花大小变化较大,部分种类具芳香。花的唇瓣通常三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状,在中裂片基部有脊状凸起物,脊上又有凸起小斑点。
植物学史
别称来源:盛开的小花在微风吹拂下宛如一群身着衣裙翩翩起舞的女郎,其头、手、腰、身、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又名舞女兰、跳舞兰。因其脊上又有凸起小斑点,故名瘤瓣兰。
形态特征
茎叶:文心兰属复茎性气生兰类,形态变化较大,具有卵形、纺锤形、圆形或扁圆形假球茎,有些种类则没有假鳞茎。假球茎是养分储存及供给器官,随营养生长而增大,随生殖发育而缩小。二月份左右,植株新芽由原假球茎基部萌发,并逐渐形成新假球茎。解剖学观察发现,新生成的营养芽苞含13-14节,其中第一节以下形成假球茎。叶片1-3枚,可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
花:假鳞茎上着生花茎1-2个,花茎着生花朵1-100朵,如作为切花用的小花品种,1枝有几十朵花。文心兰的花色以黄色和棕色为主,另有米黄色、橙红色等。花朵大小有些极小,如迷你型文心兰,横径仅0.5厘米;有些又极大,花径可达12厘米。花结构极为特殊,其花萼和萼片大小相等,花瓣与背萼也几乎相等或稍大;花的唇瓣通常三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状,在中裂片基部有脊状凸起物,脊上又有凸起小斑点。
分布范围
文心兰原产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集中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南美及非洲也有种植。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90年代末期被广泛栽培及应用。
生长环境
文心兰起源地域广,气候类型差异大,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大。起源于热带地区的品种,在夏季炎热的气候环境下生长旺盛,而起源于高山或寒带的品种,如迷你型的白梦香等,在炎热的夏季生长停滞,需要在高山基地或气候变凉才能够恢复生长。冬季文心兰对温度的要求没有蝴蝶兰严格,一般温室≥15℃就能保持正常生长。文心兰一般有假鳞茎,或叶片呈剑叶形且革质,能够保持水分且叶面蒸腾作用较弱,因而较耐干旱。文心兰对光照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较强的光照,叶片不易晒伤。文心兰根系对基质通透性要求较高,适宜在树皮、水苔等透气性优良且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基质中生长。
栽培繁殖
繁殖方法
文心兰可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也可利用分株进行繁殖。组培苗经过充分炼苗待适应温室栽培环境后出瓶种植。将苗从玻璃瓶内取出置于温室内遮阳环境下晾干水分,至根系转变为白色、茎叶尚未失水萎蔫前种植。组培苗植株纤细,利用水苔为基质,按大小分级假植于穴盘中。苗成活后,经过3-6个月栽培,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分级种植于口径约4.5厘米的软盆中;经过3-6个月生长,分级种植于口径约7.5厘米的软盆;经过3-6个月培育,能够开花应用或者进一步分级种植于口径约10.5厘米的软盆中使其继续生长一段时间。文心兰成熟苗开完花后,植株活力减退,根系老化,缺少生长空间且基质老化,适宜进行分株换盆种植,即将老苗取出,利用刀具将苗分为2-4株,种植于口径约7.5厘米的软盆。
文心兰分孽能力强、丛生芽多,为了快速增加种苗数量,可利用健壮的穴盘苗,在根系较发达时进行拆分,每株拆分为2-5株,重新假植于穴盘内培养,即可获取多倍数量的种苗。文心兰侧芽多,成熟假鳞茎能够长出1-2个小芽,生长到假鳞茎开始膨大时,长出新根,将芽连根剪下种植于口径约4.5厘米的软盆中繁殖,每株苗可获得2-5倍的种苗。
栽培技术
文心兰适宜利用水苔等基质进行栽培。将国产A级水苔用自来水充分浸泡,压干水分,其pH值约为4.5,EC值近于0,保水保肥性能优异,是文心兰栽培的优良基质。水苔质地柔软,适宜利用小口径穴盘和小口径软盆种植。穴盘口径约为3.0厘米,软盆口径约为4.5、7.5、10.5厘米。水苔种植应适度从紧,以用手捏压植盆、手感紧实、无较多空隙为准。
文心兰的假鳞茎能够储存水分和养分,叶片稍革质或呈剑叶状,蒸腾作用较弱,因而比较耐干旱。浇水宜见干见湿,水苔比较干燥时浇水,以湿透为准。文心兰适宜采取水肥一体化形式施肥,浇水时溶入速效肥料,浓度以2000-3000倍为宜。文心兰假植、新上盆后处于缓苗期,新根尚未长出,第1次浇清水,第2次起开始浇薄肥水。在新根尚未长全、生长较为缓慢或因高温、低温生长停滞的时期,肥液宜较为稀薄,以20-20-20(N-P-K)3000倍液为宜,或者间隔浇清水;生长旺盛时期,以2500倍液为宜;新芽生长膨大期,处于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施加2次10-20-30(N-P-K)肥料,浓度2500倍液,促进假鳞茎加速膨大,积累养分;在开花季到来时,对文心兰成熟大苗施加2-3次9-45-15(N-P-K)肥料,浓度1500-2000倍液,促进其花芽分化并开花。
文心兰起源地气候差异较大,栽培品种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差别巨大。温室配备水帘风机和内外2层遮阳网,内、外网配合使用。夏季阳光强烈、温度高,盖2层网遮阳,以降低环境温度为主。光照强度降到8000-15000lx,夏季能降低环境温度至日温32℃左右、夜温27℃左右,耐热品种能够旺盛生长,不耐热品种也基本能够越夏;其他季节盖1层网调节光照强度,光照强度25000-30000lx;冬季或早春可以不盖网。温室配备内保温薄膜和冷暖空调,冬季将温度调至20℃,实际温度最低值接近15℃,能够保持文心兰正常生长。温室可设置侧窗和天窗,内薄膜设置为活动式,在春、秋、冬季节,通过自然通风调节温室温度,夏季天气炎热,白天可利用水帘风机降温,夜间打开窗户自然通风,增加空气流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冬季和干旱的春季,温室日夜温差较大,约为10.9℃,空气相对湿度较低,均值低至近50%;夏季高温高湿,日夜温差较小,约为4.9℃,空气相对湿度夜间高达100%。因此,在干旱季节,应适度增加浇水量以增加温室环境湿度,保持植株基质湿润;而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保持温室环境干燥,加强通风降温,有利于促进文心兰的生长。环境温度对文心兰根系生长的影响显著,夏季将新换盆的大花品种TP文心兰(引进扩繁品种)、蜜糖文心兰、小花品种月下美人和白梦香4个品种移入夜温18℃、日温27℃的温室环境栽培60天,与对照组对比,其地上部分生长量差别不显著,地下根系差别显著,能够长成发达的根团。因此,在对文心兰栽培时,夏季应降低夜间温度,扩大温差,降低植株呼吸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根系的生长。尤其对不耐高温的小花品种,这一举措更为重要。
文心兰开花对环境温度的敏感度较低,不能通过降低温度使其整齐开花。促使文心兰开花有如下几个要求:一是植株新芽假鳞茎膨大,积累了充足的养分;二是处于适宜开花的时期。在栽培实践中,不耐热小花品种白梦香在高山基地(夜温约20℃、日温约28℃)种植,能在夏季集中抽梗开花;在低海拔地区栽培,由于夏季气温高,生长停滞,延迟抽梗开花,当夜温降至23℃左右时花梗抽长,但迟迟不能着生花蕾并开花,直到气温降至夜温约20℃、日温低于30℃时,才开始着生花蕾并开花。小花品种月下美人的花期集中在3-5月,夏、秋季保持夜温20℃、日温约27℃,大约60天后少部分能够抽梗开花,但品质较低。自选大花品种TP文心兰于7-8月抽梗开花,由于日、夜温度高,花芽发育时间短,发育不完全,开花品质不佳。根据试验,夏季抽梗的文心兰植株,在花梗抽出后移入蝴蝶兰催花温室,夜温由25-27℃降至20℃,日温由30-32℃降至27℃,开花时间推迟约15天,开花品质显著提升,花朵数增加约80%,花朵横径增加约20%,花色艳丽,花瓣质地厚实,观赏期延长。
文心兰栽培应注重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改善栽培条件促使植株生长健壮,从而提高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文心兰不耐热品种,如小花品种白梦香等在夏季生长停滞,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温度、精细管理,可提升植株活力,避免生理性病害发生;保持栽培环境清洁,定期消毒,设置防虫网等,能够显著减少病虫害。
下级分类
文心兰原生种约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千姿百态的商品种多为杂交种。总结前人的文心兰分类记载,常见的分类方法有3种。
主要价值
文心兰植株轻巧、潇洒,花茎轻盈下垂,花朵奇异可爱,形似飞翔的金蝶,极富动感,是世界重要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是洋兰类的新宠,其潇洒脱俗的花姿和温文尔雅的气质,被插花界誉为切花“五美人”之一。
植物文化
物语:快乐无忧,山水不愁。
参考资料
Oncidium flexuosum.Southern Suburbs Orchid Society Inc..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4 09:1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