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众》1936年9月创刊于上海,月刊,文学大众社编辑,房坚为发行人,馆址位于上海江湾宋家巷廿七号。停刊时间及原因不详,馆藏最晚一期发行于1936年11月。刊物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舒群、辛劳、罗峰、张春桥等。
办刊宗旨
《文学大众》属文学刊物,旨在选拔青年的习作,予以青年发表的机会,成为发表青年习作的阵地。
栏目方向
刊中内容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剧本为主,还发表一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文章。
该刊封面为木刻版画《大众起来》,展现了一幅大众站立街头举拳高呼的示威场景。刊中内容分为国际文学介绍,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戏剧,随笔,速写,论文,文学报道,集体批评,文学大中读者会,版画等。刊物第一期为“九•一八”五周年纪念特辑,刊有小说特写、纪念诗、小说、诗选等,比较重要的文章有,郭沫若的《青年们把文学领导起来》,文中作者希望中国青年不要易于“老”去,从事文学者,尤应发挥其青春的情热,“振作起青年的精神,怀抱利器,为民族的新生命而战!”刊中不少文章还十分注重文学统一战线的呼吁。《我们的建议》关于促进文学统一战线的建议。第二期为“鲁迅先生纪念号”,刊有周愣伽、房坚、柳倩、王西彦等撰写的小说,剧本,报告文学,诗歌等作品。
《文学大众》出版初期无力支付稿费,为了鼓励作者写作,引起作者投稿的兴趣,该刊曾募集捐款,筹设“习作奖金”,奖金五十元,征求一万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希望藉此发现阶段文学上的优秀的或足以称得起代表的作品。刊中还曾设有“读书会”,刊登对于文学上的统一战线问题,对于刊物的建议,对于某一作品某部书籍的读后感,或学习文学的经验方法,某一地方的读者状况和文艺活动情报,目的在于解除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茫无适从的困难;明示读者按着时代的要求供给梁山的营养,并为之做出文学学习的步骤与书目、研究方法,使读者能有目的有系统,依照需要而开展自己的文学生活。刊中还辟有“文学问答”栏,聘请请学者帮助读者解决书本与习作上的各种疑难问题。
《文学大众》重点刊登青年作者稿件的左翼刊物,以鼓动文学统一战线为目的。该刊的发行为青年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刊中部分篇章对于研究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