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教程
2002年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文学写作教程》是2002年08月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果安,李作霖,佘佐辰 。本书从立意与角度、写作技巧及方法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
内容简介
《文学写作教程》是“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编写者用新的文体写作理论系统地阐述了文学写作的本质特征、文学写作者的主体智能结构和文化素养;从每一文体最小结构单位的提炼开始,推导出该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规律。内容既涉及诗歌、散文、散文诗、微型小说、戏剧小品、科普小品、儿童文学、传记文学、文艺评论等传统文体,也包括网络文学等信息时代产生的新兴文体。在编写思路上,力求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来归纳某一文体的写作规律,从而使《文学写作教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审美可读性。《文学写作教程》拟与相关的文学写作网站建设相配合,以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实践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
《文学写作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用书,也适合社会上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编辑推荐
与一般人的感知相比,文学家的感知是一种审美感知,他可以从虱子在身上爬而感受到一种孤独中的慰藉,可以从别人凸出的两颗虎牙上感受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诗人的感知与小说家们又有区别。例如,小说家对社会生活的感知一般是具体的、细致而深入的,而且很多时候还免不了从功利的角度去感知事物,诗人的感知相对而言更倾向于审美,更倾向于情绪、情感的抒发和形象的联想。比方说,清早起来看到阶前有稀稀拉拉的雨点,一般人的感知是:昨夜下了雨。如果这雨不是很特别,小说家也可能不会去细致考察。但诗人不一样,他的感知会指向情感的抒发,跨上想象的翅膀,超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形象、生动而新颖的意境,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颖、独特的感觉、知觉和感受,是诗人写作的“本钱”。谁能从生活中捕捉到独特的感受,谁就有可能写出诗来。例如艾青写过一首《回声》的诗:“你喊她,她喊你/你骂她,她骂你/千万不要和她吵嘴/最后早声总是她的。”回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平凡得很,艾青却以诗人的敏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他从回声中似乎看到了某种专横、刁泼的社会典型;这感受是独特的,写出来,也就成了诗。又如陈家梦写的一首诗《影》:“是一棵树的影子,/一步一步它在移,/也许它有点心思,/也许它不太愿意。——月亮自东往西。//最初它睡在泥地,/随后像是要站起,/慢慢地它抱着树杆/到了又倒在树底。——/月亮已经偏西。//”诗人漫步在夜的青岛海滨,月光下一棵树的影子移动的形态和变化引发了诗人的感叹——它似乎像人一样带着生命的思考,倔强地走过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在最细微的变化中敏感地发现和捕捉诗意,这正是诗歌创作的规律。
要获得审美感受,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提高主体的思想修养、文化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要长期沉浸到现实生活中去,走马观花地获得一点浅薄的印象,浮光掠影地捕捉一点浅显的感受,蜻蜒点水地悟出一点点生活的道理,写不出真正的诗篇。
二、立意与角度
涛特别讲究构思。新颖、独特的构思,能增加诗歌的美质。爱默生说过:“诗人的标志和凭证,在于他说出人们所没有说过的话。”托尔斯泰说:“越是诗的,就越是创造的。”我国宋代诗人姜夔也说过,“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为?”
涛的独创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讲炼意和角度的问题。
诗歌需不需要提炼,答案是肯定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某一事物感动了,动情了,获得了某种感受,但这还只是感性的东西,还需要酝酿、加工、提炼、开掘。自己为什么感动?这感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怎样上升为普遍性的情感?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意”。开掘得深,提炼得好,就为构思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在捕捉某种感受之后,要特别注意把自己的感受上升为具有典型性的东西,要摒弃那些琐屑的、平庸的、不健康的东西,开掘那些优美、健康、典型的东西。例如有一首叫《追求》的“诗”,它是这样写的:“但愿全世界只有一块黄金/它偏偏落在了我的手心/但愿所有的美女凝作一个脸蛋/每天紧贴我的嘴唇//但愿历史只有一把权力的椅子/微笑着向我走近/我的肩上扛着无数的追求……”这样的“诗”,无论如何是不能给人美感的。余光中写的《乡愁》,诗的语言非常质朴,但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关键就是他抒发的感情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小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前者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态、风俗礼仪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时代氛围。后者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包括自然风景、活动空间、陈设布置等方面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的。它往往由小说的整体内容表现出来,并非取决某一段的描写。有人把社会环境当作一种表达方式,其实是不妥的。写作小说,应该将人物、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加以描写、刻画,同时又要通过人物、情节,表现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容。成功的小说,应该是特定社会、时代的画卷。只有真正深刻地把握了社会大环境,才有可能成功地写好人物、事件。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成功的自然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活动场所,陈设布置,如果处理得好,自然能表现特定的社会环境。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就不一定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内容,而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然不止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但从作品实际看,两者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
短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作静止的描写,也可以作动态的描写。可以作直接的描写,也可以作间接的描写。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视线、感受、衣饰、动作、对话、某个细节来表现环境。好的环境描写,应该展现特定时代的风貌,表现特定的地域特色,与人物、情节交融在一起,例如《在酒楼上》的环境描写,其自然景色既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景物的外部形象(光、色、影)又与情节的内部运动产生了某种对应;同时,景物的内在寓意又与人物命运的色调达到了某种默契,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五、掌握一定的叙事技巧
学写短篇小说,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叙事技巧。除了上面所述,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细节描写”和“叙述视角”。
(一)细节描写
凡写小说的人,都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什么是细节描写?一般认为,细节描写是对事物细微末节的描写。其实这个定义不太准确。
首先是“细节描写”不一定是“描写”,也包含了“叙述”。鲁迅写孔乙己掉文“多乎哉,不多也!”这是一个细节;写孔乙已是“惟一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也是一个细节。前者是描写,后者是叙述,但我们通常还是称之为“细节描写”。
其次是“细微末节”的界定。阿Q忌讳说“光”、“亮”一类的词,这是一个细节。阿Q临死还不觉悟,画押时惟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圈”没有画好,这也是一个细节。前者是典型的细微末节,后者则是一个小小的情节片断。
另外还有典型细节和一般细节的区别。一篇小说,要生动地刻画人物,再现事物,必须要从细处着笔。一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就势必涉及到容貌、姿势、衣饰、精神等等方法的细微末
节。但我们通常说的“细节描写”,似乎指的不是这一类描写,而是指的在一篇小说中非常显眼,非常有表现力的核心细节。作家们说:“只要有两三个细节,我就能把一个人物写活”。我们平时说,“陈奂生坐沙发这个细节真好,一下把陈奂生写活了”——这里指的就是典型细节。因此有人定义说,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事物最具典型性的细微末节加以着意描写,以传
情达意的一种方法。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我们平时说的“细节描写”,是比较宽泛的,它可以是描写,也可以是叙述。可以是细微末节,也可以是细小的一节、一段。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典型的。
……
目录
第一章诗歌
§1诗歌的含义
§2诗歌的特点
§3诗歌的种类
§4诗歌的赏析
§5诗歌的写作
§6学习提示、推荐书目与练习
第二章散文
§1散文的含义
§2散文的特征
§3散文的种类
§4散文的赏析
§5散文的写作
§6学习提示、推荐书目与练习
第三章小说
§1小说的含义
§2小说的特征
§3小说的种类
§4小说的赏析
§5短篇小说的写作
§6微型小说的写作
§7学习提示、推荐书目练习
第四章戏剧文学
§1戏剧文学的含义
§2戏剧文学的特点
§3戏剧文学的种类
§4戏剧文学的赏析
§5戏剧文学的写作
§6戏剧小品的写作
§7学习提示、推荐书目与练习
第五章影视文学
§1影视文学的含义
§2影视文学的特点
§3影视文学的种类
§4影视文学的赏析
§5影视文学的写作
§6学习提示、推荐书目与练习
第六章文学评论
§1文学评论的含义
§2文学评论的特点
§3文学评论的赏析
§4文学评论的写作
§5学习提示、推荐书目与练习
参考资料
文学写作教程.豆瓣读书.
图书介绍.豆瓣.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5 21:0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