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诸侯混战。战乱中蔡邕之女蔡文姬被左贤王掳去匈奴,并生有二子。十二年后,曹操平定中原,遣使匈奴,欲接回蔡文姬代父续修汉书。文姬归心似箭,但骨肉亲情,怎能割舍。胡笳十八拍,抒发着无尽的思念。为继父遗志,修撰汉书,文姬踏上漫漫归途……
程派名剧《
文姬归汉》名声很大,“整归鞭”“荒原寒日嘶胡马”“见坟台”等经典唱段脍炙人口,被专家戏称为“演唱会”。艺指小组专家认真研讨,确立了《文姬归汉》以故事讲述蔡文姬命运、情感在民族与家国大背景下的核心情节为支点,把传统程派核心唱段有机安置与放大,不仅精炼了情节,而且大大强化了经典唱段的情感表达准确,演来合情合理,观后感人至深。“京剧电影工程”每一部影片剧目的精化和打磨,都是这些传统剧目最优质的整理改编本,并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时下和今后各地京剧院团演出的范本。
在《文姬归汉》中饰演蔡文姬的
程派名家迟小秋说,拍电影时要注意导演的分镜处理,而且搭景后表演的范围比原来的舞台小,自己依然要把圆场跑好、水袖抖好,“演员要有这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电影表演需要比舞台表演更加细腻,因为电影镜头会放大演员的表演,突出表演的生动性和丰富内涵,舞台下的观众看不到演员眼含泪花等细节,电影观众却能接收到这种情感的交流,受到感染,所以在表演时也要恰到好处,“既不能不够,也不能太过”。《文姬归汉》的大段唱腔突出体现了程派特色,但全剧戏剧性较弱,往往蔡文姬独自站在台上唱很久,被戏称“开演唱会”。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夏钢认为,拍摄京剧电影“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造”。他综合吸收以往数个版本的长处,对整部戏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把原来开头的匈奴入侵改成蔡文姬在大帐里弹琴,思念家乡,再倒叙她逃难时遇见匈奴左贤王的情景。中间和结尾也有些改动,还增加了两段根据蔡文姬《
胡笳十八拍》创作的合唱。
蔡文姬的多次大段“独唱”,有的通过用龙套举镖旗、变换队形以及蔡文姬做一些骑马动作来化静为动;有的采用蒙太奇手法,插入大雁北归的画面和她梦见孩子们来到身边的镜头;而最后的最长唱腔段落,夏钢用俯拍仰拍、远景近景进行丰富的调度,迟小秋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最终演来合情合理,观后感人至深。虽然迟小秋以往曾经留下过不少演出录像和“音配像”作品,但她仍然非常看重《文姬归汉》这部电影,因为她觉得“艺术品位和艺术高度不同”。她透露,现在她的舞台版就是按照电影演的,“感谢艺术指导小组专家们的把关和整体打造,给我留下了一个升华后的版本”。
《文姬归汉》是1926年由
金仲荪编剧、
程砚秋创演的一出大戏。虽有史书和《
三国演义》小说作依据,又有元明杂剧可参考,它的戏剧结构、唱念词曲却是全新创作。此剧一经上演,便因其表现出的复杂的人物内心和凄楚动听的唱腔,获得广大戏迷的追捧。此后数十年间,
程派弟子相继学演,形成多版本同时流传的盛况,成为程派青衣必演的保留剧目。将这样一出凄美动人、委婉深沉的典型程派青衣戏搬上电影,足以赢得“程迷”们的青睐。
京剧名家迟小秋演绎的《文姬归汉》堪称一绝,一抬眼、一嗟叹,蔡文姬的沧桑与情怀便流露其间,大银幕更是放大她的表演魅力。面对观众的热情,迟小秋现场感叹道,“京剧电影工程为古老的京剧艺术插上翅膀,让京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第十三届
北京国际电影节“
京剧电影工程”新闻发布会以及工程第二批重点影片《文姬归汉》首映礼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活动现场,《文姬归汉》主演
迟小秋、黄炳强、韩巨明亮相首映礼。京剧名家们不仅分享了精彩的幕后故事,更在现场与影迷、戏迷共话国粹经典,畅聊京剧传承,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据悉,影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4月25日全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