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要素的文化禀赋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价值观念;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是一个民族人文历史进程的积淀,虽然不是最直接的生产要素,但它能够深深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如影响商品的生产过程。价值观念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会通过商品表现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作为科学技术,文化禀赋是最直接的生产要素,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品的使用价值。对文化禀赋基本构成的二分法的合理性,可以从制度经济学家艾尔斯(Ayres)的观点里寻找根据。艾尔斯从杜威的工具主义二分法出发,认为任何经济系统或经济秩序都是由两类行为构成, 一类是技术特征的行为,另一类是仪式特征的行为,“经济分析的问题就是去区分和理解这两类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行为的结构。
撇开具体类型从整体结构来看,价值观念的构成除了内在的价值观念本身,还应该延伸到个体行为和社会体制制度。个体行为和社会体制制度是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价值观念的外在形式。这正是A·克罗伯所概括的: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模式“⋯。在这个意义:,有学者关于“体制竞争力“⋯的观点,或许可以理解为“观念竞争力”,或者“
文化竞争力”呢!这似乎可以验证人们关于“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的说法,“强”就是观念的“强”、体制的“强”;“弱”则相反。自然而然,也可以验证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之间的有机联系,即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禀赋构成的两个层面——价值观念和科学技术之问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即价值观念决定科学技术。有学者指出,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得益于西方文化关于“人可以主宰自然”的价值观念。
科学技术的具体构成要素、结构演变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演变是一致的,并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科学技术也不断细化:某种具体的社会分工的淘汰,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也就被淘汰或者被新的科学、技术所替代;同时,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因此,分析作为生产要素的文化禀赋的科学技术构成,可以以社会分工的发展、演变为参照系。
顺便指出,广义地分析文化禀赋的构成,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文化作为历史资讯的内容;文化作为国际交流载体的内容;文化作为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文化作为艺术方面的内容;文化作为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内容;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的内容;等等。例如,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经典商品的玉器从文化禀赋构成看,就是这样一番景象: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历程,在如此悠久岁月中,玉器被赋予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可能想到中国;玉器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
集体潜意识或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依然末变;玉器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它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统治者的玉佩常常具有一种行政管理的职能或政治效应,这种职能或效应可以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玉器制作技术、工艺,从玉器制成品可以了解相应时代的科技背景;如此等等。可以看出,作为生产要素的文化禀赋的构成,与广义的文化禀赋构成是一致的,或者说具有本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