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区
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
文化区(culture region)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英文名称亦可写作culture area。
简介
(一)概念: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和文化系统覆盖的地区。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文化区
(二)特点:
1.文化区的范围有大有小,一个文化区的重要性与它的范围大小无必然联系。
2.文化区边界有实有虚,甚至发生重叠。
3.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三)分类:
1. 政治文化区:例如国家,行政区
经济文化区:反映经济活动类型的文化区,例如农业区,工业区。
2. 文化地区
文化亚区
文化副区
由来
文化有历史传统(时间现象)和地区分异(空间表征)两重性。文化区的概念是从地区的文化差异而来的。同一个文化区总有在文化上均一的共性,具有相似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复合体。最早提出文化区概念的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文化人类学家,用以划分南、北美洲的部族。文化区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尤其是文化区的划分。
划分
文化区的划分由于缺少客观的标准,不同学者常划出不同的世界文化区。A.赫特纳于1929年曾绘制1450年时的世界文化区的地图,从那时起,许多文化地理学家提出不同的文化区划分方案,分别将世界划分为 8个文化区、11个文化区等。如美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W.L.Jr.托马斯将世界划分为11个文化区(见图 世界文化区(1976))。H.j de布利季1977年则将世界划分成12个文化大区,分别为西南亚-北非、欧洲、印度及附近地区、中国及有关相邻地区、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苏联、日本、太平洋诸岛。斯潘塞和托马斯1978年提出文化大区、文化区和文化副区的划分依据,与地域等级系统相对应。文化特质在地域上的分布称为文化源地,文化复合体对应于文化副区,文化体系对应于文化区,相关的文化区集合则成为文化大区。
一个大的文化区可以共有某些中心思想和基本实践,但在大区的各部分有关的、非基本的要素,总有某种变异,因此一个文化区又可分出副区。例如加拿大为一个文化区,而加拿大东部的法语区则形成一个副区。
一些文化地理学家对小范围的地方性文化区也做了许多研究。如美国地理学家D.W.米尼格1965年通过对美国摩门教文化区的研究,提出文化区空间结构的模型,把文化区分为四个带:核心区,摩门教徒密度最大、居住时间最长;领地,摩门教文化占支配地位,但不如核心区强烈;势力范围,摩门教徒是当地重要的少数民族;边缘地带,摩门教徒散见于少量小聚落中。
(王煦柽)
分类
一个文化区区内即使自然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化特征方面仍具有共同的空间属性。一般将文化区分为形式文化区和机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一种或多种共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居住的地区。区内有文化核心,即该文化最先出现的地方(教材对其的定义是:某种文化现象,或具有某些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边界的文化区)。从文化核心向外传播得越远,该文化体系越弱,所以分布区的边界不明显,往往呈一宽带,甚至与相邻的文化区有部分重叠。
机能文化区
机能文化区是在政治上、社会上或经济上具有某种机能作用的地区,如一个行政区、教区或经济区都可视为一个机能文化区。实现机能作用的组织的所在地,即文化核心区。由于机能作用的范围比较明显,机能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但有些文化现象有具体的中心,亦有一定的功能范围,但却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区,如报纸,又称功能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
还有人划分出第三种文化区,即乡土文化区或感性文化区。它是存在于其居民意识中的一种“地区”概念,既无一致的文化体系,也无实现某种机能的组织,只能根据流行文化或民间文化的地区间差异特征来加以划分。
比较
文化区和文化圈
“文化区”与“文化圈”,两者都是与文化相关的地域名词,两者同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提出的,意思亦有少许类似,但并不尽相同。
首先,“文化区”是由美国的Clark Wissler和阿弗烈·克鲁伯,两位人类学家提出的文化人类学概念;“文化圈”则是由德国的Fritz Graebner和奥地利的Wilhelm Schmidt,两位民族学家提出的。
另外,“区(Area)”的意思非常清晰,就是指地域。“圈(Circle)”的意思却很模糊,例如“演艺圈”的圈字就有“界”的意思,“华人圈”的圈字则是指社群,而“文化圈”按字面并没有地域的意思,但现时流行于日本的“文化圈”概念,事实上却是一个地域名词。不过因为日本用“圈”字代替了“区”字,使其地域性质变得不明显,一般人便不容易察觉其背后所隐含的地域性质。这类概念亦最容易被利用和变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至于“文化区”则没有此问题,因为意思本来就很清晰,很难被利用。
最后,“文化区”所着重的是地理,很少会着重历史。但现时流行于日本的“文化圈”概念,所着重的却是“历史发展”与“地域统合”。
国内现状
总体来说,中国分为西北游牧文化区、北方农耕文化区、南方农耕文化区、青藏高原文化区等。
其中,北方农耕文化区有以关中为核心的秦陇文化亚区、山西的晋文化亚区、山东的齐鲁文化亚区、河南的中州文化亚区,河北、辽宁的燕赵文化亚区等等。
南方农耕文化区包含长江下游的吴文化亚区、闽浙的瓯越文化亚区、长江中游的荆楚文化亚区、两广的岭南文化亚区、川渝的巴蜀文化亚区等。
世界现状
(按照现有各国疆域划分)
1.欧洲文化区:西欧、北欧、南欧、不列颠诸岛
2.俄罗斯-东欧文化区(斯拉夫文化区):俄罗斯核心区、东部边疆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东欧各国
3突厥文化区:中亚及西亚突厥语系国家(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
4. 北美文化区:大陆核心区、南方区、西南区、西部沿海区、腹地农业区、边缘内陆区、法语加拿大区、新英格兰沿海区
4. 中美文化区:墨西哥区、中央美洲区、加勒比区(大安德列斯区、小安德列斯区)
5. 南美文化区:巴西区、北部毗加勒比区、西部高山区、南部地区
6. 北非-西亚区(阿拉伯文化区):马格里布、过渡区、埃及区、中东、阿拉伯半岛、非阿拉伯地区、 7. 亚(下)撒哈拉非洲:西非、南非、东非、赤道非洲
8. 南亚文化区:印度恒河平原区、西部巴基斯坦区、北部尼泊尔-不丹区、东部孟加拉区、南部达罗毗荼-斯里兰卡区
9. 远东文化区:中国核心区、新疆区、西藏区、蒙古区、港台区、朝鲜半岛、日本区
10. 东南亚文化区(印度支那):中南半岛区、马来群岛区
11. 澳大利亚文化区:澳大利亚核心区、澳大利亚边缘区、新西兰区
12.太平洋文化区:美拉尼西亚、迈克罗尼西亚、珀利尼西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0:09
目录
概述
简介
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