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会堂是江苏省新建的一座人为景观,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东城河畔。文会堂内
有范仲淹(998-1053)和滕宗谅(991-1047)二人的塑像。
泰州东城河畔,新开辟了一座“文会堂”的景观。按照当时的史实,还应该增加胡瑗(993-1059)、周孟阳(1000-1068)、富弼(1004-1083)三人。他们在北宋·天圣中(1023-1031)适逢其会地都聚集在泰州。范任西溪盐监、滕任泰州通判、胡、周是泰州人,其时尚未做官,富弼是洛阳人,时年二十,侍父富言(任泰州税监)来泰在景德禅院读书。这五人常在一起切磋学问、吟诗雅集。因此,滕宗谅特地在州署内建了一堂,取以父会友之义,名曰“文会堂”。范仲淹为作《
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五言诗二十二句(见《泰州志·艺文》,为泰州文苑留下一段佳话。诗中有“君子不独乐”之句,这与二十三年后,滕知岳州重修岳楼,请范作《岳阳楼记》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一机杼。范滕二人在泰期间,修筑捍海堤堰,制止里下河水灾,民享其利。这也证明了范、滕的先忧后乐和不独乐的思想、付诸实践。)
滕宗谅,字子京,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学进士,于天圣中又与范仲淹同时分配到泰州,后曾任天章阁待制,以事出知数州。滕生性洒脱,爱交游,好施与,及卒,家无余财。他每到一处为官,都要为当地兴建或重修楼堂。他初次官泰州,就在署园中建了“文会堂”,以瓷游乐。建筑经费,当然是动用公财了。后来他知泾州时,又使用国库建了不少楼堂馆阁被上级弹劾,调至岳州。
与滕宗谅同时入纂《资治通鉴》的宰相司马光在其所著的《涑水记闻》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滕宗谅知泾州,用公使钱无度,修建楼堂,为台练所言,朝延遣使鞫之。宗谅闻之,悉焚公使历(即账册)。使者至,不能案,朝延落取,徒知岳州(即岳阳)。”滕调到岳州后,“江山易改,性难移”。他在岳州任知州不久,又重修“岳阳楼”。但他这次不动用国库钱了,钱从哪里来呢?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又记载了钱的来源:“滕宗谅知岳州,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钱(公款),不敛于民。但榜(贴告示)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代为追债)。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无账册,不记载如何支销)。楼成,极雅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入囊也不少)。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滕在泰州建“文会堂”之事,因共时甚早,司马光未曾知道,故《涑水记闻》未载。
滕宗谅每到一处为官,因动用公款修建档堂而获罪,若以如今时尚来说,修建楼堂为地方增添景观,恢复名胜,并非为自己建造毫华宅弟。虽用公款并无不为过。至于为民追债,以所得重修名楼,更为可取,只是多余入了私囊,是为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