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
汉语成语
文人相轻(拼音:wén rén xiāng qī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文人相轻”。
成语故事
曹丕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文学家,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名篇。其中开篇即说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傅毅(字武仲)和班固一起编写史书,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然而一旦下笔写作就失去控制,不能自己停止。”人们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因此人们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来轻视别人所欠缺的方面。俗话说:“家中的一把破扫帚,也会当做千金宝。”这是看不清自己缺点的毛病啊!
曹丕在文章中继续说:当今的名流,即如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七人对于学问无所不懂,对于文辞出口成章,在文坛上各自驰骋、并驾齐驱,但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非常困难。因此有识之士能先审视自己然后衡量别人,这样才能免于文人相轻的毛病。
成语寓意
人们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因此人们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来轻视别人所欠缺的方面。文人相轻,大都是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大都是建立在“高估自己,俯视他人”的优越性心理基础之上的。轻人者都认为自己是强大者、优越者、明智者、头脑清晰者,却视别人为弱小者、低劣者、糊涂蛋。轻人者带着这种优越感,轻蔑之态在脸上生,伤人之言从口中出,傲人之姿在形体上现。然而,真正的高人都是德行一致,言行如一者。因此,轻人者们恰恰相反,先是在德上就输了一招。
成语运用
“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轻视,谁也看不起谁。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宋·魏泰《东轩笔录》佚文:“欧阳亦每谓人日:‘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岂文人相轻而然耶?”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下》:“顾经师互诋,文人相轻,而性理诸儒,又有朱、陆之同异。”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今年的所谓‘文人相轻’,不但是混淆黑白的口号,掩护着文坛的昏暗,也在给有一些人‘挂着羊头卖狗肉’的。”
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帘子和炉子》:“常言道:‘文人相轻’”;又说是:‘同行必妒’。我们既是文人,又是同行,居然能融融洽洽,同享帘子的蔽护和炉子的温暖,实在是难而又难的难友啊!”
逸闻趣事
北宋时,张耒苏东坡的学生。有一次,张耒做了首诗送给苏东坡过目,没想到苏东坡尖锐地说:“哈哈,天边赵盾益可畏,水底右军方熟眠。这不是热汤清炖王羲之么?”
张耒被羞得面红耳赤,心中不服,反问道:“老师的诗句有独看红,倾白堕,不知白堕是什么东西?”
“噢!刘白堕善酿酒,这是有典故的,有一出《洛阳伽蓝记》,你读过没有?”
张耒反驳道:“刘白堕既是一个人,怎么能够倾呢?”苏东坡争辩说:“你记得魏武帝《短歌行》中有这样的句子么?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也是酿酒人的名字啊。”
“毕竟是用得不当。”
“那你先跟曹操吵赢了,再来见我。”
张耒辞别出来,仰脸对着长空叹了一口气说:“他是权威。他嘴大,我嘴小,这种死无对证的事情,叫我怎能说清楚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5 10:27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