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加点
汉语成语
文不加点(拼音wén bù jiā diǎ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祢衡《鹦鹉赋序》。
成语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文不加点”。
成语典故
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喜讥嘲权贵。汉献帝兴平年间避难于捐州。建安初年,受孔融、杨修等人引荐,曹操欲见他。华歆等谋臣对祢衡十分妒忌,便在曹操面前进谗言陷害他,曹操因此怠慢他。祢衡知道后十分气愤,大骂华歆等人。曹操装得很大度,不想背上杀贤的罪名,就在大堂上让祢衡击鼓,借此羞辱他。祢衡就在大堂上脱光衣服,一边击鼓,一边骂曹操。曹操仍很大度,把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不久,刘表也接受不了他,又把祢衡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祢衡在任期间,读到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此事深受黄祖之子黄射敬佩。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拿起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其文辞藻华丽,情怀慷慨。但由于祢衡在宴会上顶撞了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杀了他。
成语寓意
“文不加点”的迅捷才思来源于深厚的感情积累和丰富的日常生活素养、熟练的文章技巧,并不是草率为文。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文不加点”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含褒义。
运用示例
宋·王禹偶《送薛昭序》:“天子嘉之,试于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干言,耸动台阁。”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蔡御史终是状元之才,拈笔在手,文不加点,字走龙蛇,灯下一挥而就。”
清·沈起凤《锴铎・桃天村》:“生文不加点,顷刻而成。”
二月河雍正皇帝》:“说完,他走向案头,提起笔来,沾上朱砂,就文不加点地写了出来。”
成语辨析
“文不加点”的近义词有“下笔成章”“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一气呵成”等。 “一挥而就”的意思是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文不加点”与“一挥而就”都有形容一个人写文章时才思敏捷的意思。不过,“文不加点”强调的是写出的文章很完美,挑不出任何毛病;“一挥而就”强调的是写文章的速度极快,中间没有任何停顿。
“文不加点”的反义词有“三纸无驴”“江郎才尽”等。“三纸无驴”的意思是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江郎才尽”即用来泛指才思减退。
对于“文不加点”的运用,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将其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参考资料
文不加点.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2 07:2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