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整体医学相对应的是分析医学,是现代西方医学的主要特征,而整体医学从理念上与传统中医学一脉相承。
摘要
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进步,从相对论、量子力学到霍金的量子引力论,科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系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以往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人类知识体系,其科学价值日渐被人们所认识;以往不被认为是科学的方法被纳入了科学的研究过程。今天,人们已经开始不再把复杂系统的问题归结为简单系统的问题。而是直面复杂性,开始按照复杂系统的本来面目对其进行研究。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展,引发了科学观念的变革,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的疆域,同时也带来了对东方古代科学的理念、方法的重新审视。在生命科学领域,现代西医的整体化及医学模式的变革,传统中医的现代化及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得中西医这两种在理念和方法迥然不同的两大医学体系,正在从不同的方向汇聚,融合成一门新的医学体系——整体医学。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整体医学
英文名称:HolisticMedicine
定义: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疾病中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所导致的机体状态的变化规律,并从整体角度研究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
目录
· 1 整体医学概述
· 2 整体医学-作者介绍
· 3 整体医学-主要内容
· 4 《整体医学导论》-前言节选
整体医学概述
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进步,从相对论、量子力学到霍金的量子引力论,科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视野。
系统科学、
复杂性科学的出现,以往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人类知识体系,其科学价值日渐被人们所认识;以往不被认为是科学的方法被纳入了科学的研究过程。今天,人们已经开始不再把复杂系统的问题归结为简单系统的问题。而是直面复杂性,开始按照复杂系统的本来面目对其进行研究。
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展,引发了科学观念的变革,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的疆域,同时也带来了对东方古代科学的理念、方法的重新审视。在生命科学领域,现代西医的整体化及医学模式的变革,传统中医的现代化及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成为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复杂性科学的进展,宣判了现代西医按照“分析—重构”的模式走向整体综合的幻想的破灭,而当我们按照
复杂性科学研究复杂系统的道路去探索现代西医走向整体综合的道路时,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正是中医学几千年走过的道路。也就是说,西医的整体化、中医的现代化,在新的科学理念下将殊途同归,汇聚成一门新的医学体系——现代整体医学。
与以往被称为实验医学和分析医学的现代西医不同,现代整体医学是一门理论医学,它建立理论体系遵循的原则与当代最具科学精神的理论物理学和
复杂性科学如出一辙,它的理论可以用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受控试验来检验。它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基本方法、理论框架和诊断、治疗技术,在现代西医疾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疾病体系,由此把现代医学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融汇其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实现了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
现代整体医学的理论体系在《整体医学——融汇中西医学的理论医学》(香港现代医药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繁体版)中作了详细的介绍。该书的简体版书名为
《现代中医学导论》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5月已在大陆出版。
整体医学- 整体医学-作者介绍
袁冰,香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医研究员,教授。祖传中医,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
袁冰教授是目前香港著名的中医临床专家。继承家传,博采众方,擅长于整体调理。在诊治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尤其在肿瘤、肝病、过敏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方面独树一帜,口碑颇佳。
1985年出版第一本探讨中医现代化思路方法的专着《中医学现代方法》。1987-1989年期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医哲学研究室,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中医方法论与中医发展战略的研究。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融汇东方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在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基础上,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统一的理论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整体医学主要内容
前 言
第一章 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科学理念
一、基本的科学概念
二、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基本的科学理念
第二章 医学科学的对象——人体系统分析
一、生物学向我们展示的人体
二、负反馈调节与人体稳态的维持
三、人体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的特性
四、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第三章 以还原分析为特征的西方医学体系
一、还原分析的实验方法和西方近代医学的兴起
二、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现状
三、西方医学的分析还原方法所面临的困境
二、复杂系统涌现的特征和涌现形成的机制
三、应对复杂性系统的方法论原则
四、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整体医学:有机结合中西医学的理论医学
一、走向整体医学
二、整体医学的理念、研究方法和人体模型的建构方法
三、整体医学的人体观、模型描述方法和信息检测技术
四、整体医学的疾病分析体系
五、整体医学的疾病治疗体系
六、整体医学的时空模型
七、整体医学的药物研究与治疗方法研究
八、整体医学的疾病预测及预防养生保健体系
九、整体医学贯穿人生命过程的健康管理
整体医学 - 前言节选
仅仅在二十多年前,系统、模型这些概念还是作为科学前沿的新兴学科的时髦名词鲜为人知,当我们把这些概念用于分析中医学的方法和体系时,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只不过是对传统科学的一种现代诠释,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哗众取宠,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系统、模型、功能、结构这些名词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在从小学到中学的教科书中随处可见,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所必须熟知的基本科学概念。
仅仅在二十多年前,在大多数人看来,科学理论描绘的还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图景,科学还是最终向人类展示自然界本来面目的一幅真实的画卷。
今天,随着相对论、量子力学作为不完整的科学理论被科学界普遍接受,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人类再也不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无所不能的观察者和控制者,无论是对广袤的宇宙还是微观领域的基本粒子,抑或是人类自身,我们所能做的观察和控制都是有限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愈是深入,就愈发认识到自身能力的限度。今天,科学理论无论在科学家眼里还是在中小学的教科书里,均限定为从某方面揭示现实系统内在规律的模型,而并不一定要与现实世界的实际情景有任何其它关系。当代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他的经典著作《时间简史》里这样论述科学理论:“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者它受限制的一部分的一个模型,以及一组规则,这组规则把这个模型中的量和我们进行的观测相联系。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而不具有任何其它真实性。如果一个理论满足如下两个要求,即是一个好的理论。在一个只包含一些任意要素的模型基础上,该理论应能精确地描述大量的观测,而且它还应能明确预言未来的观测结果。”
当我们站在今天科学的前沿,按照今天的科学理念,审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时,我们不再因为中医学的“五脏六腑”不符合人体解剖学的实际脏腑结构而认为它不科学;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前人建立人体脏腑模型、证候模型、病因模型、五运六气模型的朴素的表达方式否认它的正确性与实际意义:这些理论模型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规律、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方面,与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模型在揭示自然界内在规律方面的作用并无二致。中医学在应对现代西医无能为力的许多疑难杂症创造的一个个惊人的奇迹,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中医理论模型在揭示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和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实际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每一个物理学家提出的学说都是科学的理论;而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一个理论一旦被实验证伪,也不能就此认定它是不科学的。如托勒密的地心学说、牛顿的时空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曾经被全部或部分证伪过,但没有人认为它们不是科学的。
同样,把中医学称为一门科学,并不意味着中医学中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科学的;而在传统中医学中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东西,也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医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科学性。
依据观察和实验构建理论,用受控实验来检验理论,再根据检验的结果修正和完善理论。几百年来,这一直是推动科学理论进化的一般机制。由于在科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理论发展机制,一种新的理论的确立,是不需要从这门学科的历史中寻找依据的。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十六世纪哥白尼“日心说”被人们接受,并不是从流行了近两千年的“地心说”找到了依据;二十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取代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今天,史蒂芬·霍金的极点理论、量子引力论取代相对论、量子力学,恰恰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和超越。
同样,如果将这样一种科学理论发展的机制引入中医学,判断一个新理论是否正确,人们也无需再引经据典,从老祖宗那里去寻找出处。而是像理论物理学那样,把理论归结为一定的预期,让实践来检验。如果新理论能带来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人体状态的预测和控制更准确、更有效,它就有存在的意义。
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去规范中医的传统理论,在中医学中建立可用受控实验来检验和发展理论的机制,这不正是我们喊了几十年的“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的真正涵义吗?
中国医学史的研究表明,传统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一脉相承的。东方古代的贤哲们,早在两千多年前,通过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就形成了一套深邃而完整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从理念上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奠定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近代科学在摒弃了古希腊这种“朴素的”哲学观后,在机械论世界观的指导下,经过几百年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的不懈探索,成就了今天庞大的自然科学体系。
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科学前沿的物理学,在对世界本原进行更深入地探索中,不得不一步步远离科学赖以建立和生存的基础,而向东方古代贤哲们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的世界观回归。《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这样写道:“西方科学沿着螺旋式轨道进化。它从早期希腊的神秘主义哲学出发,通过理性思想的显著发展而上升和展开,不断地离开它那神秘主义的起源,并发展了一种与东方尖锐对立的世界观。而在最近的阶段里,西方科学又最终克服了这种观念而返回到早期希腊与东方哲学上来。这并非仅仅依靠直觉,还依靠高度精确的复杂实验,依靠严格、一致的数学表达方式。”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理论物理学家已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理念:不能简单地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性和能量是现实世界同时具有的属性;意识与物质一样,是可以转化为能量的。物质不是客观的,而是随观察者及其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人类作为宇宙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其认识世界和控制世界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关于现代物理学最新理论与东方哲学的一致性,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W.海森堡有过一段明确的表述:“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科学研究对于理论物理的巨大贡献可能是一种迹象,它表明在东方传统中的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联系”。
美国“原子弹之父”J.R.奥本海默进一步说:“在原子物理学的发现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类认识的一般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并非我们根本不熟悉、前所未闻或者完全是新的。即使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它们也有一定的历史,而在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中更居有中心的地位。我们所要作的发现只是古代智慧的一个例证、一种促进和精细化。”
20世纪80年代,我们注意到,作为现代科学一部份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历程,似乎演绎着理论物理学同样的过程。从比利时医生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创建近代人体解剖学,到英国医生威廉.哈维(1578~1657)发现血液循环,创建人体生理学……,在西方,医学逐渐摒弃了古希腊医学在实体观察中无法实证的拟测成份,从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的观察入手,在解剖学、组织学、生理生化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今天现代西医的庞大知识体系。
然而,随着现代西医对人体认识的深入,近代科学的静态观察和单因素分析方法与对人体的调节控制所要求的整体性愈来愈不相适应,自然疗法、天然药物重新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植根于东方传统文化的传统医学受到了愈来愈多人的关注,古代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思想得到了科学界愈来愈广泛的认可。
当然,就像西方科学从观念上回归东方哲学的过程,“并非仅仅依靠直觉,还依靠高度精确的复杂实验,依靠严格、一致的数学表达方式”。同样,主流医学向传统医学的回归,也必然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试验和对理论模型的验证基础之上的。
在此前的1983年,我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未来的医学结构——对未来医学发展趋势的探索》。当时,西方的医学界已充分认识到,静态的、单因素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解决医学面临的所有问题,要想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整体的综合,即在分析基础上“重构”整体。问题是:“西医能否克服分析方法的局限而走向整体的综合,中医能否脱离经验的直观而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理论,中西医两大体系能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完善的医学体系”呢?
我在《未来的医学结构》一文中指出,分析方法研究人体过程中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干扰,人为地割裂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符合人体由自身性质决定的生命活动的,因此用于整体的综合,必然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对于人体这样一个由相互联系的亿万个细胞组成的有机整体,即使分析得出的数据准确无误,要将其综合到整体,就意味着将天文数字的变量一齐投入计算分析,“毕竟太复杂,无法取得具体结果”。显然,在从分析走向综合的道路上,不论科学多么发达,西医也不可能综合到中医理论模型所描述的宏观层次。也就是说,沿着“分析—重构”的道路,不可能达到能统一中西医两大体系的理论模型。
由此,《未来的医学结构》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未来的医学结构仍包含两大体系,一是现代西医体系,一是发展了的中医学体系。前者从静态着眼,揭示人体在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下,机体实质的形态功能方面的变化;后者从动态着眼,揭示人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机体各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全面的控制。” ⑥
28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拿起这篇文章时,意识到当年的分析似乎还有道理,但结论不免失之偏颇。不能建立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统一中西医两大体系的理论模型,最终完整而真实地揭示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不意味着不能构造一个统一的模型,将中西医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诊断和治疗体系整合起来,将人类对疾病的控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构建这样一个融合中西医的新的医学体系,正是本书的目的。
2008年11月,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和纽约州执业针灸师联合公会的邀请,我赴纽约出席“2008纽约国际中医峰会”并作专题报告“21世纪人类战胜癌症的新希望”。其间,有幸结识了近年来致力于用运气理论研究流行病发病规律和人体体质流年规律的毛小妹、白贵敦夫妇。他们运用中医传统的五运六气理论,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几次准确地预测了SARS的流行趋势;并运用计算机经络测定仪,成功地发现人的生辰八字与人体体质类型和发病规律间存在的某些对应关系。这些事实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难道不是宇宙的时空运动影响气候变化、人类传染病流行和人类体质形成的有力的科学证据吗?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揭开了人类遗传基因的奥秘,科学家们已经开始通过建立基因结构与人类疾病对应关系的数据库,进而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人类个体的易发疾病了。我在想,不同个体的基因又是由什么决定呢?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但是与胎儿孕育、出生过程中的环境状态、甚至宇宙整体的时空状态难道不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吗?
从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靴袢假设”到当代理论物理大师史蒂芬·霍金的“宇宙自足解”,今天,理论物理学家已普遍放弃了“宇宙是由一组具有基本性质的基本实体构成”的理念,代之以一种“自洽的”全新宇宙观:宇宙的每一任意大小的部分,都是由所有其它部分的整体组成,每一任意微小的部分,又包含了宇宙整体。时间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现在、过去、将来不过是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幻觉而已。由此来看,作为宇宙很局限的一个部分的人类基因的形成,受到宇宙时空状态的影响,与人类个体的生辰八字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的说法,并非没有科学依据;而从天体、行星的变化规律,从人的面相、手相去推测人生运程、未来生老病死的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使我记起了佛教大师从古到今一直说的一句名言“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这里的吾,不仅是佛教大师本人,也是在写这本书的我,在读这本书的你,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物、每一个植物、每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直至宇宙间每一个任意微小的部分……。与“靴袢假设”和“宇宙自足解”不同之处在于,在现代物理中,物质和能量是可以转换的,即宇宙实在同时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特性,宇宙整体和其中任意微小的部分是互相包含的,宇宙本身是完全自足的。而东方的古代哲学则更进一步,大到宇宙整体,小到宇宙任意一微小的部分都有意识,意识和物质均是可以和能量互相转化的,都是和宇宙整体互相包含的。物质、能量、意识、宏观、微观、过去、现在、将来均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与西方科学依据观察、推理的外向型认知模式不同,在东方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一种向“吾心”、向内体悟的“内省”的认知模式。
20世纪的科学,一方面在以理论物理学为代表的传统科学的领域,从微观和宇观深化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另一方面,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诞生,从广度上拓展着科学的疆域。
以往的科学是在世界的简单性和自然规律的简单性的信念下发展起来的。还原论的分析、分解方法,只适于研究那些相对简单的系统,或者虽然复杂但可以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系统的问题;对于不能分解的对象和问题,则是通过简化,忽略掉人们认为不太重要的因素和联系,把它们归结为简单系统的问题加以解决。对于无法归结为简单系统的问题,则不列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对不符合还原分析方法的人类知识体系则当作伪科学或非科学排斥在科学之外。
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过去许多因当时的科学无法理解而被轻易抛弃的人类理念和知识体系,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正确性或科学价值被证实,而被科学家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纳入了科学的体系。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系统:植物、动物个体,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地理系统,生态系统,星系系统以及社会系统,无一不是组成要素种类和数量繁多、内部结构及相互关联复杂而又难于分解的系统。削足适履,把这样的复杂系统硬塞进简单性科学的框架内,用传统的分析和分解的方法,是不可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系统的行为和内在规律的。面对复杂系统的汪洋大海,科学如果不想放弃人类赋予它的揭示和利用自然规律的本能理念,就应当逢山开道,遇河架桥,引进新的更适合于研究和认识它们的方法和工具,拓展自己的疆域。由此,
复杂性科学应运而生。
作为“21世纪的科学”,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引发了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它使科学从线性的、确定的、有序的传统领域扩展到非线性、不确定和无序的领域。原来认为不是科学或者科学难以企及的领域逐渐被纳入了科学的范围,科学的目标也从原来的追求简单性走向了现在的认识复杂性。科学家们在研究现实的复杂系统时,采用了一些以往不被认为是科学的方法,如隐喻类比和哲学思辨。由此,也带来了对以观察加思辨为特征的古代整体论科学的重新审视。
现代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与传统的东方哲学日益趋向于统一。无论在今天的理论物理大师还是古代东方的贤哲们眼里,宇宙与组成它的各个部分是密切相关的整体,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均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太极、阴阳、八卦而衍生出的古老的占星术、五运六气、生辰八字等这些在中国流传千载的命理相术也许正是未来解密宇宙时空运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内在规律的科学的模型体系!科学发展到今天,是否也到了重新审视这些已被当成“封建迷信”尘封在历史垃圾堆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的时候了。
近几百年来,西方医学的进步与西方科学的进步是几乎同步的,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把西方医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复杂性科学研究复杂系统采用的方法与古代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使我们沿着
复杂性科学指引的道路去瞻望现代西医的未来图景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如果现代西医按照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通过从整体层面建立人体模型的方式达到对人体的综合时,其整体模型与中医学几千年中形成的整体模型从理念、方法和形式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就意味着,在从还原分析走向整体综合的现代西医与克服经验的直观,使理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中医学,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将殊途同归:以同一个可以用受控实验检验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整体模型实现两大知识体系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现代西医的整体化”、“传统中医的现代化”、“建立中西医统一的理论体系”这三个近百年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将随着这样一个整体模型建立而实现完美的统一。
以这样一个整体模型为核心的医学体系,将最大限度地融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它将导致医学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这样一个医学体系,其理念和基本方法是植根于传统中医学的,但其理论却建立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之上,因此,它与传统的中医学有着质的差别,在今天
复杂性科学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科学理念的时代,我们将这一全新的医学体系称之为整体医学。
作为“21世纪的医学”的整体医学的建立,其意义是空前的:
第一,它将架起以整体和综合为特征的
复杂性科学方法论通往中医学的桥梁,也就是搭建起沿着科学理性和科学方法指引的科学前进的方向进入中医学殿堂的“天梯”,实现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的“无缝接轨”。
第二,它以居于现代科学制高点的理论物理学的主流观念为支点和佐证,勾勒出整体医学赖以植根的东方独特的宇宙观和认识论,使得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形成、万物演化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时空模型体系,有望在依据实证的检验和完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严格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第三,它按照现代科学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完善模型的基本方法,去规范中医学现有的模型体系,使之逐步过渡为可用受控试验检验的严格科学化的理论模型。
第四,它将传统中医学几千年、现代西医学几百年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知识和临床治疗经验(包括相应的方法和工具),作为验证和完善东方古代天人一体的宇宙模型和整体医学人体模型的依据。并将这样的模型,作为整体医学体系指导对疾病预测、预防和治疗的状态分析工具。
第五,它将以现代西医对各种疾病过程的现象观察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主体,综合中医学传统的疾病分类、疾病规律研究,按照“最简可适用”的原则,建立起整体医学统一的疾病学体系。
第六,它把传统中医学、现代西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统一到新的整体医学体系中来,在统一的人体模型和疾病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
一百多年来,伴随着每一次国门的开放,中医学的存废、中医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一次次成为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就成了被学术界炒得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的话题。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重燃对东方哲学、传统医学、天然药物兴趣这种大背景下,中医是“废”不掉的。令人不解的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发源的中国,政策的倾斜、财政的支持,并没有带来使中医学发扬光大的显著效果,反而强化了西方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医工作者诊治疾病时的份量,增加了中医院里西医检查设备和治疗方法的比例。显然,中医学亟待解决的仍然是如何发展的方法论问题。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往往是当一种适合替代原有理论的新理论出现时,才会带来这门学科根本的进步。显然,仅仅停留在从理论上探讨中医科学性和中医的存废这类“古老”的命题,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能否找出一条能切实推进中医学发展的可行的道路,构建一个适合替代传统中医学的更科学的新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体医学就是现代化了的中医学,它继承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并以“标本兼治”、辨证论治和辨病施治相结合这一中医学“古已有之”的理念,把现代西医几百年发展起来的疾病分析和治疗体系综合进来,实现了中西医两大体系的统一。
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的进步,对人体、疾病、药物以及相关的知识总量在迅猛地增长着。“而由于人的生理因素对智力的限制”,“一个人终其生所能掌握的知识相对于这个领域的全部知识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小,就西医学来说,昨天我们可以称张先生是内科专家,李先生是外科专家,今天,我们只能称王先生是心血管专家,徐先生是胸外科专家了。明天这些人又将怎么称呼呢?”
科学的发展把人们的视野引入纵深,而引入纵深的结果又使人们失去了对整体的把握,人们日益被局限于越来越狭窄的领域,对与它相邻的领域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人体作为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对整体的控制绝不等于对各层次、各部分控制的简单相加,要全面、最优地调节控制人体,既要求我们深入地把握人体的各个部分乃至各个细节,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即把它们综合到整体。
近年来,西医学在临床治疗上的局部性和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人避而远之。继续以分解和分析为特征的还原论方法主导现代西医的发展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西医学的发展也呼唤着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的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体医学也是应运而生,它通过引进传统中医学的整体模型和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几百年发展中形成的关于人体和疾病知识和治疗经验相结合,从而使现代西医的发展走上了整体综合的道路,实现了中西医两大体系的完美统一。
有机地融合中西医两大体系的整体医学的建立,就像由两个大脑支配的两只手变成由一个大脑支配的两只手一样。整体医学不等于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知识和经验的简单相加,作为高一层级的知识系统,整体医学层面将“涌现”出许多中西医学单独所不具有的特质,极大地拓展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