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是一种允许产生新的描述方案(DS)和描述符(D)的语言,它也允许现存描述方案的扩充和修正。在此基础上,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来定义新的描述方案和描述符。
模式描述语言定义全局数据库逻辑结构,描述概念模式。它定义和描述数据库中所有
数据元素,包括元素命名、组成结构、
数据类型、约束条件及其他数据特征;定义和描述数据间的联系,包括联系对象、联系方式、联系约束等。
子模式描述语言定义用户数据库逻辑结构,描述外模式及其与模式映射关系。它同样要定义和描述用户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元素和数据间的联系;但必须能从模式导出。可以有与模式不同的描述,如数据元素名可以不同、数据类型可以不同、数据范围可以不同等。
存储模式描述语言定义存储全局数据库物理结构,描述存储模式。它定义和描述存储记录的格式和结构、数据间联系的物理表示、存储区域的大小、
文件组织、存取方法等。
数据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简称DDL)用于定义
数据库的各级模式。主要描述数据库的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描述数据库的
逻辑结构,比如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和概念模式,给出属性名及该属性对应的数据项的特征等;
对文物资料进行描述,需要使用数据描述语言。几种常用的数据描述语言是
SGML、
HTML、
XML。
SGML(Standard General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是一种通用的文档结构描述标记语言,用于定义文献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在1986年成为ISO国际标准。一个SGML文档包括三个部分。SGML是一种元语言,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派生出其他的语言。即每个特定DID都定义了一类文档。通常把具有某一特定DTD的SGML语言,成为某某标记语言。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来制作超文本文档的简单标记语言。自1990年以来HTML就一直被用作World Wide Web上的信息表示语言,用于描述Homepage的格式设计和它与www上其他Homepage的连接信息。它是基于SGML中的一个
子集演变而来的,它的DTD是固定的。随着Web的不断发展,HTML也暴露出内在的缺点,主要是标记不代表内容、语法结构没有严格的
DTD定义、有限的标记符不能满足需要,其规则易遭到冲击等。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是由
W3C(World Wide WebConsortium,互联网联盟组织)于1998年2月发布的一种标准,是SGML(Standard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的一个简化子集。由于它将SGML的丰富功能与HTML的易用性结合到了
Web的应用中,以一种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了数据结构,在描述数据内容的同时能突出对结构的描述,从而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所组织的数据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都是友好的、可操作的。XML的诞生为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EDI的缺陷正是XML应用的长处,XML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定制DTD/Schema可以方便灵活地体现新的数据规则,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上,XML都更容易流行。许多基于XML的
Web服务的最初都被应用在十分基础的数据交换上。同时,XML也应用在本地计算、数据的多种显示和网络出版、支持Web应用的互操作和集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