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本体论(mathematical ontology)数学哲 学术语,指研究数学对象及存在方式的学问。
它研究 的主要问题有:数学对象是什么?它的存在性和客观 性如何?这是哲学上的本体论在数学哲学中的具体 表现. 数学是研究量的科学,但是数学对量的研究并 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而是由浅人深地,不断揭 示和研究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就数学史来看,人们 首先认识的是名数,它与事物的质相联系,然后才从 不同的具体名数概括或抽象出其共同的数量特征, 出现抽象的数概念.这时的数都是一些不变的量,数 学家称之为常数或常量,随着研究运动物体的数量 关系的需要,数学家又揭示出量的新的表现形式 —变量.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数学进一步深人 研究量的运算及其性质,揭示出量的又一新的表现 形式—结构.当然,这并不说明量只有这4种表现 形式,而是说明数学对量的研究不是停留在一个水 平上,一个层次上,而是由低层次进人更高的层次, 由表层进人更深的里层,它将随着数学的发展而不 断呈现出新的形式.数学家不断揭示出量的新的表 现形式:名数、常数、变数和结构,成为不同时期数学 研究的对象.从抽象性角度来看,量的这些表现形式 一个比一个更抽象,构成一个抽象的层次序列.数学 哲学就是要从数学不断揭示出来的量的具体表现形 式中,概括或抽象出反映该时代数学研究对象的一 般特点,回答该时代数学是什么的问题. 正是数学对象这种特殊性和抽象性,才引起古 希腊数学哲学家关于数学对象如何存在的争论.在 古代,当数学对象由具体的名数发展到抽象的数概 念时,人们第一次遇到抽象与具体或一般与个别的 关系.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以前,许多哲学家把 “一般”的数学对象当作像“个别”的存在物那样真实 地存在着,引起理论上的一些困难,所以亚里士多德 才提出数学对象如何存在的问题,并且阐明数学对 象是抽象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后来,“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更发展为中世纪关于共相(即普遍、一般) 是否真实存在的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当数学进人 研究结构的层次后,作为唯名论与实在论争论的继 续,表现为现代数学哲学中形式主义与柏拉图主义 关于无穷总体(或实无穷)的存在性和客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