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 shù xué zuò yè)是由教师布置、学生自己独立或半独立完成的数学学习活动和内容。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可分三类:(1)阅读作业,包括复习和预习教材,教师对部分学生布置数学课外读物等;(2)口头和书面作业,包括回答问题、解答习题,以及教师对部分学生布置的补充习题;(3)实习作业,包括实地测量、制作几何模型和绘制图表等,可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训练、培养和发展基本技能和能力都必不可少;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有重要作用;是及时了解教和学的效果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作业
【词语】:作业
【拼音】:zuò yè
作业:用户在一次运算过程中,或一次事务处理中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的总和。
作业步:在处理作业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步骤,如编译、连接、运行等。
1.作业控制语言(JCL):用来表达作业控制意图和步骤的语言。
2.作业控制卡:一种早期的脱机作业控制方式。
3.作业说明书:利用系统提供的JCL编写的一个程序。
作业的输入方式
1.联机输入方式
2.脱机输入方式(预输入)
3.直接耦合方式
5.高空作业系统
作业控制块(JCB Job Control Block)
OS为了管理进入系统中的每一个作业,为其建立一个作业控制块,保存作业管理所需的全部信息。
对于学生的含义:
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课后完成的,一般分笔头和口头两种。口头的作业大多为背诵或朗读,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作业形式。笔头作业则种类繁多,且量极大,主要是抄写、默写、习题、试卷。中国的学生处在作业高压下是人所共知,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
在新课改环境下,又有了新形式的作业,如写调查报告、写研究报告,虽然其实际效果未必很好,还占用学生正常的作业时间,但是从长远看是利大于弊的。
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数学属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属性,即数学属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属性。可量度属性的存在与参数无关,但其结果却取决于参数的选择。例如:时间,不管用年、月、日还是用时、分、秒来量度;空间,不管用米、微米还是用英寸、光年来量度,它们的可量度属性永远存在,但结果的准确性与这些参照系数有关。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总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的进展,直至16世纪的
文艺复兴时期,因著和新科学发现相作用而生成的数学革新导致了知识的加速,至此。
2000年以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上,包括
科学、
工程、
医学和
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家亦研究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的纯数学,即使其应用常会在之后被发现。
创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的
布尔巴基学派认为:数学,至少纯粹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结构,就是以初始概念和公理出发的演绎系统。布学派认为,有三种基本的抽象结构:代数结构(群,环,域……),序结构(偏序,全序……),拓扑结构(邻域,极限,连通性,维数……)。
数学(mathematics;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ά)这一词在西方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άθημα(máthēma),其有学习、学问、科学,以及另外还有个较狭意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ēmatikós),意义为和学习有关的或用功的,亦会被用来指数学的。其在英语中表面上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表面复数形式les 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此一希腊语被亚里士多德拿来指“万物皆数”的概念。
(拉丁文:Mathemetica)原意是数和数数的技术。
我国古代把数学叫算术,又称算学,后来才改为数学。 奇普,印加帝国时所使用的计数工具。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的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ά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帝国内用来储存数据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且分歧的记数系统。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纪,
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数学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 B. Sevryuk于美国数学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数学评论的创刊年份)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分为新的数学定理及其证明。”
而数学作业,就介于这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