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规划
通信术语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行业渗透,通信企业规划也由于这些技术的采纳得到提升,并将得到更加深入、灵活、实用的应用。数字规划是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
起源
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标志着全球信息化的开始以来,数字规划也相继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发展迅猛。在国外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由于信息化工作开始较早,其数字规划早已不局限于规划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而是扩展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规划决策支持(PSS)的高级阶段。其应用领域涉及公众参与、规划编制中的可视化分析、战略规划研究、土地使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管理和规划等,几乎覆盖了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这对节约城市开发成本,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合理使用城市资源,保护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现状
数字规划在国内的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一方面,国内对数字规划的概念并无统一定义,各个城市、各个行业从自身需要出发,提出的概念与建设内容各有侧重,发展不成体系,也无统一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国内对数字规划的理解和应用大多处在信息管理阶段,没有深入挖掘数字规划的内涵,更无各行业、各单位数字规划相互共享应用的探索,没有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信息技术对规划编制、审批与监督的支持作用。
目前,通信运营企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引用的数字规划还处在初期阶段,但数字规划是发展方向。2001年以后,我们曾经采用建立规划数据库的办法编制规划。通信行业近几年在积极建设网络的静态资源管理系统;网络在规划初期也在采用带有GIS的规划仿真系统等,这些都为行业的数字规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概念演变
人们对数字规划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数字规划发展的初期,有学者认为数字规划是“对城市或行业处在信息化阶段所做的规划”。这种观点认为数字规划必须在分析电子信息技术对城市和行业或企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把握数字化过程中的时空特征和人地矛盾的焦点,综合集成和协调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过程的各种战略、政策、对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观点只是强调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针对规划对象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新情况进行分析,并不是对规划工作方法、管理理念提出实质性的变革与创新,而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分析,只是规划设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将此扩大为数字规划的概念并不合适。
随后又有学者提出将数字规划理解为“总体规划中的信息专项规划”。这种观点提倡的是将与信息相关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专项规划,目的在于建设互联互通多媒体交换的通信主干网和由多种宽带接入网组成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并致力于实现城域网络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推进信息化开发与运用。这实质上只涉及数字规划的硬件基础,和前一种观点一样,它也没有涉及到规划的方法问题。
目前学术界提得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将数字规划理解为“在全数字环境下进行的规划”。它要求传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与以GIS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将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运用到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环节中,为规划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未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物质、社会、环境空间一体化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安排。所以说,数字规划不是对规划要素、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过程的简单数字化,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是规划、管理方法质的变革。
区别联系
与传统规划不同,数字规划以数字信息作为主要的媒介。它不仅能够完成传统规划的工作内容,而且会在传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在技术方法、工作方式上形成质的飞跃。数字规划的本质是规划,它要做的仍然是解决规划领域本身的问题,如确定发展目标、体系结构、资源利用、空间布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只不过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规划内容将更多地包括全面信息化所涉及的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手段上,诸如现状信息的获取、现状分析、发展预测、动态分析等都将主要建立在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时空数据设施、规划信息系统以及大量分析模型的基础之上。
电信业
随着电信行业的改革重组,通信市场竞争逐步形成,通信运营企业每年的建设速度加快,而且更加注重投资效益,网络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管理更加科学化。这些企业近年来对企业发展规划、网络发展规划和设计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政企分开后,政府监管部门对行业的宏观监管也更加科学和规范化,要求严格按建设程序搞建设项目。因此,通信运营企业发展规划、网络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的任务逐年增多,编制的质量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我们考虑分析在我国通信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网络建设与发展模式上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采取什么手段,借用这些规律,减少重复性的劳动,并使数据共享,编制出的规划设计更加规范和高质量。例如:采用云计算技术或利用规划设计数据库系统,它能够利用网络、数据库、处理程序批量处理规划、设计中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多方协同作业,提高效率,使规划人员每年承担多个企业的大量规划、设计任务成为可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8 16:11
目录
概述
起源
国内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