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依托
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业务职能服务的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提升在场服务能力的同时,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简介
1.产生背景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公共文化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体系,需要切合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2015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让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根据两办意见,文化部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提升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职能。
2.必要性
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职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群众文化需求的迅猛增长,如何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建设并运营好数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基本组成
数字文化馆主要紧密结合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团队培育扶持、群众文化艺术成果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群众文化艺术赛事活动、以及区域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运用网络云平台、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线下数字体验空间、线上线下结合的
网络课堂、艺术普及评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等,与时俱进改进服务方式,增进服务便利度,提高服务均等化和实际效能。
(1)网络云平台
网络云平台为活动预约、场馆预定、艺术培训、展览展示、赛事活动、品牌推介、志愿者服务、用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平台,重在满足群众随时随地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需求。
(2)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
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以艺术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大量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网络传播特点或优势的内容资源形成培训体系,同时具备艺术普及效果评估机制。
(3)线下互动体验空间
实体数字文化馆通过对原有文化馆空间进行适度装修改造,引入数字化装备和系统,实施群众自主自助互动的体验式服务,在增进文化馆科技元素的同时,优化和创新场地设施服务。
4.主要特点
数字文化馆的特点是与数字化社会生活及群众新的需求习惯相适应,提供更为自主、便利、新颖、丰富、绿色的服务产品。艺术培训系统应为线上线下结合,自主自助学习与互动辅导结合。移动端应在云平台。大数据指向应有利于提高效能的具体服务环节。必须紧密结合总分馆体系,形成与数字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
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文化馆普遍面临信息化基础建设落后的局面,缺乏信息化人员建制,基础硬件软件匮乏,相对于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资金不足,加之有些地方文化馆思想老旧,对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知不充分,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地数字化服务,与时代发展需求严重脱节。
随着各级政府对数字文化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城市开始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启动了第一批第二批数字文化馆建设示范项目,以此带动全国文化馆数字化改造升级。
建设思路
数字文化馆建设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互动体验空间,群众既能在文化馆建筑空间里享受在场服务,又能离开文化馆随时随地享受在线服务,同时线上和线下数据连通,互相促进。
线上平台包括网络云平台和艺术普及资源库(慕课系统),主要解决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使用公共文化场地设施、参与艺术普及培训、参与文化社团、群文创作展示、志愿者服务、公共文化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功能。线上平台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基础,所有的业务流程、资源利用、用户管理,包括线下实体馆的内容推送和管理都依托线上平台。
线下体验空间是对文化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的一套以硬件为主的服务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触摸屏互动、体感设备、VR设备,以及适度的装修改造等。线下体验空间建设首先要避免误区,避免将数字文化馆做成以接待领导为主的参观型“展示馆”、避免做成以新技术堆砌的“科技馆”、避免做成纯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厅”;其次要紧紧围绕文化馆业务需求和职能服务,通过数字化提高效率,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三是尽量少把资金花在装修上,数字文化馆每天都需要使用,必须采用成熟的数字化装备,降低日常运营维护成本。
案例
文化上海云是全国第一个成熟的省级数字文化馆网络云平台,从嘉定文化云开始起步,2016年3月实现了全上海16个区县文化馆和226个社区文化中心的资源服务整合,截止2016年6月,全市月均发布公共文化活动8000场,每月新增享受公共文化服务60-80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并形成了全国影响力。文化上海云通过整合零散的、孤立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市民“我要知道”,“我要参与”,“我要评论”,“我要互动”四大需求,帮助文化馆快速掌握数字互联网技术运用,形成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科技支撑。
2.马鞍山数字文化馆
马鞍山文化馆在建设线下互动体验空间的同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线下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了内容自动存储、微信分享传播、在线课堂等功能,同时引进文化云平台为市民提供活动预约、艺术普及等线上服务,拓展了服务的空间和时间,为全国地市级数字文化馆建设做出了极具价值的探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线下体验空间和文化馆业务职能结合需要更加紧密,要避免做成接待型的文化馆展示厅。
3.宁波数字文化馆
宁波数字文化馆主推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建设,打造群文艺术慕课网络平台,实现总分馆体系资源互联共享,填补行业空白。通过构建分门别类的艺术课程,并建立学习效果评估机制,建立艺术普及测试评级体系,帮助百姓认知艺术知识,登上艺术舞台,达成全面艺术普及的目的。
4.江苏公共文化云
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是江苏省文化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部署要求,搭建的集成全省所有文化馆(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统一平台,近年来,立足于全省文化馆系统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网统一入口,创建了覆盖全省“1+13+N”文化馆(站)的江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推动各地文化场馆数字平台上的演出资源、网络直播、线上活动、慕课学习等“云”上项目繁荣发展。
产品服务与技术
数字文化馆涉及到的技术系统繁多复杂,从软件到互联网,从硬件到系统集成,从声光电到展示展览,从影视制作到多媒体,方方面面都会涉及,综合性要求极高。数字文化馆建设涉及的产品服务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数字文化馆云平台开发
数字文化馆云平台主要是解决文化馆业务职能的各种软件系统,大约涉及30个子系统,包括活动管理、场地设施管理、用户管理、团队管理、诚信管理、预约预定、公益培训、群文创作、数据统计分析等,目前以上海创图开发的文化云平台最为成熟完善,文化云平台属于国家文化部推荐、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上海云是创图在全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创新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馆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化运营,每年通过互联网服务1500万人次,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巨大的行业影响力。
2.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开发
目前艺术教育资源分散,系统性不强,老百姓不知道从何学起,如何进阶。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传授专业技艺的居多,基础性,扫盲性的指导很少。老百姓学习的门槛也比较高,不利于大众艺术的普及。同时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缺乏乐趣和看点,受众群体少。目前市场上尚无对百姓进行系统化艺术普及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建立艺普资源库就是要填补这一空白,按百姓喜闻乐见的七大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摄影,戏曲,曲艺,书法,美术进行分类,从零基础的入门教学开始,开发系统化的教学课程,同时聘请在每个领域里的知名的艺术家进行直播教学,让热爱艺术的百姓可以零距离跟艺术家们进行互动,获得更快的提高。各地方文化单位在基础艺术普及资源库的基础上,针对地区性特有的文化资源和非遗技艺进行特色资源库的开发,为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数字资源保障。
3.艺术体验装备开发
文化馆的艺术体验装备是指音乐、舞蹈、书法、乐器等各种艺术学习及创作的
互动多媒体设备,比如书法学习机、舞蹈学习机等,包括模拟终端的
硬件开发及书法,舞蹈等的互动体验程序开发。借助触摸屏,体感,电子书写笔等交互方式,学习临摹书体,跟学舞蹈动作,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寓教于乐,帮助体验者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4.场馆智能化系统集成
文化馆需要智能化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如活动室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宣传栏系统、信息展播一体机、取票机等,这些需要专业的IT公司进行硬件选型和系统集成服务,提升文化馆的管理服务能力。
未来展望
文化馆是百姓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场所,文化馆比图书馆、博物馆的使用频率更高,更接地气,文化馆会逐步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字文化馆在互联网时代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形式,是传统文化馆实现提档升级的关键路径,数字文化馆建设必然会成为未来文化馆建设的主要方向,未来的文化馆,将彻底改变原有局面,成为充满艺术氛围、拥有科技支撑、充满创新能力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