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威信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
教师威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教师威信的形成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开始只在某一方面(某一学科)具有威信,以后逐步发展到各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等)享有威信。开始只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中威信很高,然后逐渐发展到全体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中享有威信。教师威信的有赖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但最主要是还是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
含义
教师威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把教育和教学对象紧密聚集在自己周围,,好双向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体现着对学生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构成
教师威信是开展有效的基础和前提。赫尔巴特说,“绝对必要的是教师要有极大的威信,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再重视任何其它意见”。教师的威信大致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思想威信。每个教师的世界观、知识水平、品德表现以及对每一事物的态度,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大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威信,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2.学识威信
对教师来说。学识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具有一种科学赋予的特殊力量。那么他在学生中便产生了影响力。
3.品德威信。教师品德是调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的品德条件主要指他们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对于教师职业来说就是师德。品德可以决定一个教师的行为的倾向,好的品德能够使大学生产生敬重感,并形成一种感染力、影响力。
4.情感威信。一个教师如果对他的学生既当老师,又做朋友,爱生如子,平等相待,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学生就会产生信赖感。如果教师对学生怀着真挚的情感,为人谦逊,态度和蔼,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在有了信赖感和亲切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大,教师的威信相应就提高了。
形成
1.客观因素
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社会、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对教师的态度,因为大气候决定小气候,社会环境和氛围制约着每个人。
2.主观因素
影响教师威信的主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崇高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消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能深入浅出侃侃而谈,能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能结合教学内容谈今论古,能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有很高的智力,应付能力以及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就是学生理想的榜样,能被青少年看成是智慧的化身,自然能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2)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能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教师威信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教师的威信是在与学生长期交往中形成的。教师经常不断地满足学生各种合理需要,是教师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心理基础。教师如果能爱护、关心、体贴学生,师生情感很融洽,教师威信能迅速地在学生中建立起来。有威信的教师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或是在与学生交往中犯有过错而又不认真改正,威信就会因此下降,甚至丧失。相反,威信不高的教师,由于努力改正与学生交往的办法,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各种合理的需要,威信也就随之提高。
(3)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对获得威信有重要影响。教师的仪表指教师的穿着、情态、举止,它是教师精神面貌的体现。一位数学教师上课,一登上讲台,学生立刻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看着老师嘻嘻笑,有的目光相接,向老师呶呶嘴,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原因何在?原来老师的衣服扣子扣错了,衣服的下摆一边高,一边低,长短不齐。学生们看到黑板上的“不等式”,立即将其与教师身上的“不等式”挂了钩,这位教师的数学还是受欢迎的,就是在生活上不拘小节,致使一堂课没有上好,也影响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上课举止随便、喜欢敲桌子、搔头皮、玩粉笔、衣着过分华丽等,都有损教师形象。
(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形成有一定影响。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学生对新来的教师满怀热切期望和充满新奇感,这个时候,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由此而产生的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及有关的态度,往往成为影响教师威信的重要心理条件。如果教师开头几次课都作好了充分准备、态度沉着、自然而亲切、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得当,能取得“第一次感知效果”,就能初步树立起威信,反之,如果没有充分准备,上课时表现过度紧张、语无伦次、举止呆板,或精神不振,不善于控制课堂纪律,不能机智地处理班级偶发事件,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在大多数情况下,恢复丧失的威信,要比获得威信困难得多。
总之,教师的威信只能依靠教师个人的学识才智、育人成果、社会贡献而获得,重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自我培养和提高。任何威信都有人际心理关系的内容。教师要建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有助于疏通与学生的心理关系,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心理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20:38
目录
概述
含义
构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