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理
国家领土与有关政治地理要素和条件的空间关系
地球的表面,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国家,有的人口众多,像中国有10多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4;有的人口稀少,如冰岛只有25万人。在组成上讲,加拿大瑞士,是多种语言的国家,美国苏联是多种民族的国家,比利时是多种文化的国家。政治地理是来分析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其特征,并探讨地理环境对国家制度与政治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国际关系,探讨大国和小国、富国和贫国之间的矛盾和协调。这对世界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构成要素
国家是政治地理研究的基本空间单位。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素:
定居的国民
定居的国民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有了一定数量的固定居民,才能形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从而组成国家。至于人口的多少,种族的同异,是单一民族还是多民族,则是无关紧要的。
确定的领土
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有了一定面积的领土,居民才能定居和休养生息,才能生产出自己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国家也才有行使主权的对象和范围。至于领土的面积大小,国家之间各不相同。
一定政权组织
政权组织是国家存在的标志。有了一定的政权组织——政府,才能代表国家对内实行管理,对外进行交流,国家也才有统治机关。一个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不能称其为国家。
完整的主权
主权是国家拥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这是国家的固有属性。完整的国家主权由领土主权和独立权两部分组成。领土主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国家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其次,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与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不受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干涉。领土主权和独立权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没有领土主权,国家就不能存在;如果对外不是独立的,国家就不能自主地处理其对外事务。
领土
领土的形态
领土亦称国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理表面特定部分,包括一国边界以内的一切陆地、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狭义的领土则专指领陆。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考察国家领土的形态主要从位置、规模、形状和分布四方面入手。
领土的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表面某一事物与外在客观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总和。外在客观事物包括地表自然实体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文条件,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
数理地理位置
亦称天文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它体现国家领土与地球表面整体的空间体系。按领土所处的经度不同,可将国家分为东半球国家和西半球国家;按领土所处纬度的不同,可将国家分为低纬度国家、中纬度国家和高纬度国家。纬度位置决定国家的气候资源状况,从而影响到综合国力。
海陆位置
指一个国家的领土与海洋的相对空间关系。它对国家的交通运输、对外交往、国防安全、政治军事地位乃至综合国力都有重要影响。
沿海国是指领土以大陆为主体,同时又濒临海洋的国家。这类国家一般都有方便的出海口,可得海上交通和渔盐之利。漫长的海岸线不仅提供了天然港湾,还便于港口城市和沿海地带对外开放,并可用以辟建军港,发展海军,保卫海疆,捍卫海洋权益。
岛国是指领土完全由岛屿或群岛构成的国家。这类国家处于海洋之中,居民在很大程度上以海为生。为谋求国家的发展和领土的安全,就要努力向海外扩展经济活动和开辟对外联系的海上通道,并建立必要的海军力量,掌握领海的制海权。
内陆国是指领土深居大陆内部、四周被邻国陆地领土所包围而无海岸线和出海口的国家。这类国家由于在进出海洋方面要借道他国,可能受制于人,由于被一个或几个国家所包围,在外交政策、经济建设和国防诸方面都要考虑这个制约因素。
政治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是指国家领土与有关政治地理要素和条件的空间关系,也就是其周围地区和邻国的政治状况、外交政策、国力强弱等及其对本国的影响。
领土的规模
领土规模即国家领土的面积。它是国力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地大与“物博”是密切相关的;幅员辽阔也有利于国家战时有广大的战略后方。
领土的形状
紧凑型国家
这类国家领土形状近似于圆形或多边形,基本上没有岛屿、半岛和较大弯曲的海湾。这种形状有利于国家主权在空间上的充分行使。
松散型国家
领土形状松散破碎,各部分之间为海域或他国陆地领土所隔,只能通过水陆或航空运输相联系。这种领土形状往往对国内交往、行政管理和国防带来诸多不便。
狭长型国家
其领土呈带状延伸。此类领土平时不利于国内交往;战时极易被敌方切割而难以防御。
嵌入型与穿孔型国家
一个国家的领土完全被另一个国家所包围,前者称嵌入型,后者称穿孔型。显然,嵌入型领土形状的“国中之国”,难免受到穿孔型国家的控制。
领土的分布
国家领土的分布与领土的形状是紧密联系的。
单节国家
是指一块紧凑完整的领土组成的国家。
复节国家
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在空间上相互分离的领土组成的国家。在复节国家中,还有跨洲国家和飞地两种特殊的分布形式。
领土的组成
领陆
领陆是指国家边界范围内的陆地及其底土。它是国家领土的基本组成部分。
领水
领水是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及其底土。分为内水和领海两部分。
(1)内水
内水是指国家领陆内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及其河口、湖泊、港口、内海等,有时也专指领陆内的河流和湖泊。
(2)领海
领海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连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原来由各国根据其地理位置特点、经济发展、国防安全和保护沿海自然资源的需要而自行确定,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宽度最大不得超过12海里。
领空
领空是指领陆和领水的上空。它是一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该国对其拥有完全和独享的主权。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领空的范围只能限于大气层,而不能扩展到外层空间,这一基本原则日益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国界
国界是分隔一国领土和他国领土、一国领海和公海以及一国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通常用界标、界墙等实际标志线或者假想线(但须标示在地图上)表示。
国界的功能
法律功能
国界代表某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
税收功能
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民族经济对外国征收关税。
管制功能
即对通过边界的人和物进行检查和监督,以控制移民活动和资本、货物流动,防止非法越境、走私及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国界的类型
自然国界
(1)山脉
山脉作为国境线,交通性差,隔离性强。通常以山脉的分水岭划分国界。山脊线与分水岭一致,国界容易划分;如果二者有出入,划界时就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2)河流
河流线状明显,适于作国界。确定河流国界时,根据国际惯例,第一,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划界:第二,非通航河流,以两岸间中间线为界。
(3)海洋
海洋既便于交通又有巨大的隔离性,领海与公海之间有利于国境的设立。
(4)湖泊
湖泊既有交通性,又有隔离性,也是划分国境的对象。划分湖泊国界大多从湖泊两岸到中心点平分,或均分两国或几国国境。
人为国界
两国间无明显的自然目标,人为设立的划界标志称为人为国界。
(1)人为障碍
昔日的柏林墙,曾为东西柏林之间的分界线。
(2)数理国界
指以经线或纬线划分的国家边界。例如埃及和利比亚、苏丹之间分别以东经25°线和北纬22°线为界。
(3)人文国界
即按民族分布状况或居民宗教信仰划分的国界。
边界领土争端
当世界上出现一个个国家之后,也就逐步确定了稳定的地域归属和明显的周边界限,人们的行动便受到了国家边界的限制。边界与领土息息相关,边界的位置和走向决定着国家领土的形状和面积,边界的进退就意味着疆域的扩展和萎缩。可见,边界争端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归属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引起相邻国家的冲突。历史上发生的相邻国家间的领土和边界争执相当频繁,酿成边界战争甚至当事国之间全面战争的也屡见不鲜。每当经过一次世界性的战争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大片领土易手,绵长边界变更。正因为如此,边界争端和领土纠纷也是长期以来政治地理学者和国际问题专家十分关注和热烈探讨的问题之一。
由于自然的(如河床摆动、沙漠流动、山脉的山脊与分水岭不相叠合等)和人为的(如历史遗留问题、大国推行扩张政策、邻国之间国力消长的变化、某些国家的分裂、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等)种种原因,时至今日,边界争端和纠纷普遍存在于亚、欧、非、美和大洋洲。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存在边界争端和领土纠纷的地区,不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或是关乎民族和宗教感情,因而当事国都不会轻易让步,这无疑成了引发局部战争的客观原因。
当然,边界领土争端也并不是非得诉诸武力不可的,只要有关各方面都抱有诚意,互谅互让,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平等协商获得和平解决。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一些邻国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堪称范例。边界领土争端还可以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提交国际仲裁委员会或海牙国际法庭裁决获得解决。
行政区域系统
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律
行政区是国家组织的组成部分,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行政区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高级到低级互相联系,有着紧密的从属关系。要有效地发挥其政权职能作用,必须有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的权力机构。为了便于分级管理,从中央到地方要划分各种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实质是行政管理区)。
行政区的级别愈高,其管理职能愈大;级别愈低,管理职能愈小。高级行政区要管辖着若干低级行政区,低级行政区再管辖着若干更低级的行政区,以此类推。各级行政区是有机的组织系统,其数量、分布都有便于管理的客观规律性。
行政区划的原则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了便于行政管理而对其全部领土进行分级区域划分。行政区划是一种国家行为,行政区(简称政区)则是这种国家行为的结果——空间表现形式。行政区的划分和调整有一定的客观原则,中国的行政区划遵循下述主要原则。
1.便于执行国家职能
维护并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行政区划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就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有利于经济发展
行政区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管理经济,因而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例如,为了对外开放,促进东南沿海和全国经济发展,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辟为经济特区。为了开发海南岛,促进其经济发展,1988年实现海南建省,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98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也是为了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行政区划贯彻区域自治政策,把兄弟民族聚居的地方划为单独的行政区。除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还有数十个自治州、数百个自治县(旗)和一些自治乡。
4.照顾历史继承性
在划分行政区时,要尽量照顾历史的继承性,但是也要改革历史上遗留的不合理成分。
5.考虑自然条件
考虑自然条件的差异或某一自然要素的障碍作用也是划分行政区的重要原则之一。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以黄河为界,河北省和山西省以太行山为界,江西、福建以武夷山为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界等,便是明证。
首都
首都的功能
首都亦称国都,中国古代则称京城。首都的功能是指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能承担的任务和作用。
1.政治中心
首都是执掌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的地方,控制全国领土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神经中枢。国家元首、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司法机关乃至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都驻在首都,国家的大政方针在这里制定,全国性的行政命令从这里发布。外国使馆通常也都设于驻在国首都。首都之于全国,有如人的大脑之于全身,它一旦失灵,全身陷于瘫痪。
2.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是多数国家的首都的第二个基本功能。由于首都代表整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它通常聚集着一系列全国第一流的文化、科学、教育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大剧院、科学宫、体育场馆、科研机构、出版机构、著名高等学府、各种重要纪念性建筑及宗教建筑),首都也是各类人才荟萃之地。
必须指出,世界各国的首都,就其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即人口规模来看,不外乎有首位城市的首都和非首位城市的首都两种类型。首位城市的首都,通常具有多种中心的综合功能,既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国家的经济中心等。非首位城市的首都,功能比较单纯,主要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首都的区位
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首都的空间区位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版图中央型
为便于治理国家,充分发挥政治中心的功能,首都自然以位居国家版图中央最为理想。如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等,均大体位于全国领土的几何中心。
(2)核心地域型
此类首都位于国家经济发达的核心区,多傍河而建。多数成为国家的首位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和法国的巴黎。
(3)地区平衡型
澳大利亚首都位于墨尔本和悉尼之间的堪培拉,加拿大首都建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之间的渥太华,都是典型的例证。
(4)沿海港口型
此类首都多见于由殖民地独立而成的新兴国家,尤以非洲最为普遍。
(5)内地新建型
有些国家的首都原来位于沿海,为了开发内地或改善政治中心对外防卫态势,而在内地另建新首都,如巴西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基斯坦首都由卡拉奇迁往伊斯兰堡。
首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是国家政治活动中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国家,由于其服务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对首都位置有不同的选择。从总体上看仍然具有些共同的特征:
① 具有有利的自然条件;
② 有利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
③ 必须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
④ 位于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
⑤ 考虑历史、文化、民族等因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4 10:50
目录
概述
国家构成要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