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纸鸢,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
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
放殃”。风筝,即纸鸢。
宋人周密在《
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
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
元代诗人
谢宗可《纸鸢》:“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
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清代诗人描写放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
檐瓦放风筝。”“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京称风筝为“
鹞子”;缚
竹笛于风筝背上,因风播响,称为“鹞鞭”。据说初春的风,由下往上刮,过
清明风则不稳;故易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