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应力是
复合树脂材料加工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状态。树脂聚合时,单体分子间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的网状大分子。分子间距离缩小导致体积收缩,多数树脂材料体积收缩幅度在1.5%- 3%之间。影响收缩应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性质,如弹性模量、树脂基质、无机填料的量、直径等;二是充填的过程,如洞形因素、修复技术、固化速度、黏结剂厚度等。
收缩应力
复合树脂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牙体修复
材料,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与牙体组织结合,增加了固位力,降低了对洞形的要求,尽可能地保存了牙体组织。但复合树脂固化时,由单体变为网状大分子,由胶状变为固体所产生的体积收缩以及由此引发的收缩应力,对临床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牙齿变形。因收缩应力长期存在,变形恢复较慢,常可导致
牙齿过敏或牙折。
2.黏结失败,导致微裂隙、继发龋等。
3.树脂本身的损害。
所以许多学者针对树脂收缩应力的产生、影响因素以及降低收缩应力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
复合树脂收缩应力的产生、影响因素、降低收缩应力的方法以及研究收缩应力常用方法作一综述。
收缩应力产生
树脂聚合时,单体分子间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的网状大分子。分子间距离缩小导致体积收缩,多数树脂材料体积收缩幅度在1.5%- 3%之间。当树脂作为牙体修复材料时,因其与洞壁黏结,限制了树脂体积收缩,导致在树脂-牙体组织界面产生应力,仅非黏结面可以补偿一部分体积收缩。在树脂内部,由于洞壁黏结,树脂固化时不能按需要收缩,必然在树脂内部产生应力。也有报道树脂的这种收缩应力还可使牙体组织产生应力及形变。对于收缩应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黏结界面。有研究认为,树脂修复后,其收缩应力主要集中在树脂的边缘及洞壁牙体组织的线角处。
影响因素
影响收缩应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性质,如弹性模量、树脂基质、无机填料的量、直径等;二是充填的过程,如洞形因素、修复技术、固化速度、黏结剂厚度等。
材料性质
树脂的弹性模量越大,收缩应力越大,反之较小。但树脂的弹性模量过小,将会影响修复体的硬度和耐磨性。树脂基质中双酚A双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稀释单体
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的含量也影响到树脂的收缩应力,随TEGDMA / BIS-GMA比值的增高收缩应力增大。树脂无机填料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影响收缩应力。
c-factor是黏结面积与非黏结面积之比。比值越大,树脂收缩时受到的约束越大,故有研究认为:c-factor越大,收缩应力越大,反之亦然。Logu-erdo等认为c-factor大时,黏结界面树脂与牙体组织间隙大,黏结力小,收缩应力大。
c-factor大时,黏结力降低。但实验研究为了增加对比性,往往采用牙合面洞、邻牙合面洞黏结力与单个平面的黏结力对比,与临床相比,可能过高估计了c-factor的作用。
收缩应力与牙体剩余组织有关,剩余牙体组织少,修复体体积大,可使树脂-牙体组织界面的收缩应力降低,而牙体组织的受力增加,甚至产生变形。变形量近中牙合远中面洞(MOD)> 邻牙合面洞(MO,DO)>牙合面洞,牙体组织的形变也可以缓解收缩应力。牙合面洞基本不产生牙体组织变形,因此界面收缩应力大,这可能是因为剩余牙体组织多,硬度大。c-factor相似时,剩余牙体组织越少,黏结界面收缩应力越小。临床上经常通过洞形设计来增加固位力,在某种程度上,不规则的黏结界面会增加收缩应力。
固化速度
大量的研究认为,化学固化收缩应力小于光固化,但临床常用光固化。光固化的速度被认为与树脂收缩应力大小相关。有研究认为:在树脂玻璃化以前,树脂流动性较好,弹性模量低,通过流动性、分子松弛来降低收缩应力,但玻璃化以前的时间非常短。假设在树脂的固化过程中存在一个点—凝胶点,在此点以前,叫凝胶前点,树脂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并可借助分子的重组来缓解收缩应力,故而此时产生的收缩应力小。在凝胶点以后,即凝胶后,树脂的弹性模量增加,收缩应力也增加。总之,在光固化的前2-5s内,是缓解收缩应力的重要时期。可以通过弱光引导(先低强度、短时间照射,再高强度、长时间照射)来降低树脂的固化速度和收缩应力。
黏结剂
黏结剂起到黏结树脂和牙体组织的作用,其性质也会影响收缩应力。黏结剂的厚度、弹性模量、强度均可以影响树脂的收缩应力。影响树脂收缩应力的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树脂的体积收缩。
2.树脂的黏弹性。
3.树脂体积收缩的约束因素。
树脂的体积收缩产生收缩应力,而树脂的黏弹性则可以缓解收缩应力。
降低收缩应力
分层固化法
分层固化可以降低c-factor,降低收缩应力。而且后充填的树脂可以补偿前面充填的树脂的收缩,但树脂固化收缩应力不只发生在光照时,光照后还继续产生。关于分层固化是否可以降低收缩应力,结论尚不统一。分层固化与整体固化并无显著差异。他将牙尖缺损的前磨牙分为化学整体固化、光整体固化、从牙尖到中央、从中央到牙尖光固化,避免c-factor 的影响,认为三种光固化方式并无明显差异,而光固化与化学固化存在差异。因此认为与分层固化相比,减缓固化速度可能更为重要。在c-factor 较大时,分层固化可以降低收缩应力,但在c-factor 较小时,则不显著。也有研究表明分层固化会影响复合树脂层间的结合强度。
减缓固化速度
许多研究认为在光固化的初始2-5s,是缓解收缩应力的一个重要时期。以450mW/cm2光强度照射树脂,只照射2s-3s后的收缩应力与照射60s时相应时间的收缩应力相比,降低约40%。但6s后则无相应的下降。但2s时,树脂的聚合转化率仅40%左右,而收缩应力大部分在聚合转化率50%以后产生,因此认为此方法并无临床意义。用两步法光固化树脂,先弱光引导,间隔2min,再强光固化,认为初始光固化强度应<100 mW/cm2,初始光照射时间应< 5-7s,弱光与强光间隔至少2min,可以较有效的降低收缩应力。但减缓固化速度对于弹性模量低的微填料型树脂、流动树脂等,却几乎没有效果。
黏结剂
有研究认为黏结剂越厚,弹性模量越小,树脂-牙体组织界面收缩力越小。主要是通过黏结剂本身的变形来降低树脂的收缩应力,但弹性模量小、强度低,也会影响黏结强度。黏结剂弹性模量低,可导致抗疲劳强度下降,但不会影响黏结强度。
研究方法
树脂收缩应力的研究方法有:有限元法、光弹法、激光衍射法等。比较常用的是有限元法、光弹法。
有限元法
有限元方法是将牙体组织分为有限个单元格,对各个单元格进行受力分析,反映整个牙的受力。因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材料的参数,结果也较直观,在理论力学分析中常用。
在有限元模型上,根据需要制洞,设定牙体组织、材料的参数,设定树脂与牙体组织的连接方式。但树脂在窝洞内与洞壁黏结限制了树脂体积收缩,所以体积收缩不能与完全没有限制时一致。有研究认为:前磨牙MOD洞形中体积收缩约为自由收缩的20%,不同的约束程度,树脂的体积收缩应不同。有的研究直接将树脂与牙体组织刚性黏结在一起,有的将相应的树脂与牙体组织单元格用弹簧相连,设定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来模拟黏结层。
FEM的缺点是不能反映树脂收缩的动态过程,树脂由单体聚合为网状大分子,材料的性能是逐渐变化的而非固定的。
光弹法
光弹法采用的是环氧树脂等各向同性的
透明材料,因其受应力时折射率随所受应力而改变,因此可以反映物体的受力情况。当物体的应力状态与光交互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光弹条纹推知物体的应力状态。该法是实验力学常用的方法。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了解外力作用瞬间的应力分布。尽管关于降低收缩应力方法的研究较多,很多与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