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指四肢;节,指骨节。支节,指四肢骨节,《伤寒论》中有“支节烦疼”,古代所说支节与现代关节略有不一,不但包含了现代所称的“关节”,同时还包含了调控关节的“经脉”,即与神经系统有部分关联。再结合《素问·五脏生成篇》的文字,“诸筋者,皆属于节”来理解“支节”,则可以看出:筋属节,节属骨。而支、节、筋、骨构成的“骨”系统,实际上包含了“骨”的全部活动功能。
解读
《灵枢·师传》:“身形支节者,藏府之盖也。”关于“支节”,方有执解释为“四肢百节”,而张锡驹则解释为“支者,经脉之支也,节者,骨节之交也”。张锡驹的解释表明“支节”不但包含了现代所称的“关节”,同时还包含了调控关节的“经脉”,即与神经系统有部分关联。再结合《素问·五脏生成篇》的文字,“诸筋者,皆属于节”来理解“支节”,则可以看出:筋属节,节属骨。而支、节、筋、骨构成的“骨”系统,实际上包含了“骨”的全部活动功能,亦即“四肢百节”的活动功能。而四肢百节的活动功能,正是人体健康有力的基础。
中医应用
支节烦疼与少阳主骨的关系
关于“少阳主骨”,《素问·热论篇》明确提出:“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灵枢·经脉》则详细罗列了“少阳主骨”的发病部位,其文曰:“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可见少阳所主之骨,几乎遍及人体全身。而为了说明肝、胆、筋、骨、少阳之间存在的特殊联系,全元起则采用将“少阳主骨”与其他串联在一起的论述方法。全元起注云:“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荣,故言主于骨”。综上可知,《伤寒论》中“支节烦疼”的“支节”,正是《内经》“少阳主骨”理论覆盖的范围,亦即少阳所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