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是通过对支吊架部件的生产原材料,生产过程,生产管理体系、承重抗震能力进行严格数值的检测,具备可追溯性。企业获得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代表其具有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且保障了其自身的产品知识产权,可增强企业产品的公信力和企业信用,在产品进出口及招标采购加分等各个环节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介
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自愿认证是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认可并大力推广的一种认证形式,也是我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的认证形式之一,推行支吊架产品认证的目的,是推动和加快建筑行业安全发展,保证支吊架产品质量,满足建筑行业对建筑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安全保障的重要产品之一。
政策背景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2019年9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切入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总体水平。
2021年8月6日,中共
中央人民政府发布《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其中指出: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推动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明确通用技术要求。鼓励隔震减震装置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唯一编码制度和产品检验合格印鉴制度,采集、存储隔震减震装置生产、经营、检测等信息,确保隔震减震装置质量信息可追溯。隔震减震装置质量应当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隔震减震装置用于建设工程前,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取样,送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隔震减震装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把质量认证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建设项目中可能影响抗震质量的材料、构件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鉴定和认证。推动在市场采购、行业管理、行政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为提高我国支吊架产品质量,确保建筑安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研究决定开展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依据标准
2015年3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GB/T 37267《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的公告,批准《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CJ/T476-2015,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
2019年10月1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产品标准GB/T 38053-2019《
装配式支吊架通用技术要求》公告,批准《
装配式支吊架通用技术要求》编号为GB/T 38053-2019,自2020-09-01起实施。
2021年07月20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T/CECS 10141—2021《
装配式支吊架认证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本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起草,自2021年12月01日实施,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支吊架认证的术语和定义、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及认证要求。
认证单位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建研院”)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
建设部,现隶属于政府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建研院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部分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的归口单位。
2020年8月7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复函批准,同意由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同有关单位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筑工程),这是我国在城乡建设领域首次获得筹建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2006年,经国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认证机构批准书》。认证中心作为中国建研院开展认证工作的实体,依托在院已有的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供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十余个国家(部)级中心的资源支持下,对外开展认证业务。
认证流程
1、申请者向递提出正式申请,申请者须填写《支吊架产品认证》申请书。申请书内容包括:调查表、认证信息备案、承诺书等书面材料清单,进行认证产品资料填写。申请者须按《装配式支吊架认证通用技术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
2、认证中心核定费用预算并制定初步的检查计划:
认证中心根据申请者提供的项目情况,估算检查时间,一般需要2次检查:生产过程一次、加工一次,并据此估算认证费用和制定初步检查计划。
3、签订认证检查合同:
申请者与认证中心签订认证检查合同,一式三份。
交纳估算认证费用,填写有关情况调查表并准备相关材料。
指定内部检查员(生产、加工各至少1人)。所有材料均使用文件、电子文档各一份,寄或E-mail给分中心。
4、初审:
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审。
对申请者进行综合审查;
将初审意见反馈认证中心;
将申请者提交的电子文档E-mail至认证中心。
5、实地检查评估
认证中心在确认申请者交纳颁证所需的各项费用;
派出经认证中心认可的检查员;
检查员从分中心取得申请者相关资料,依据《装配式支吊架认证通用技术要求》,对申请者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以及产地、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等进行实地检查评估,必要时需对土壤、产品取样检测。
6、编写检查报告
检查员完成检查后,按认证中心要求编写检查报告;
该报告在检查完成2周内将文档、电子文本交认证中心;
将申请者文本资料交认证中心。
7、综合审查评估意见认证中心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调查表、相关材料和检查员的检查报告进行综合审查评估,编制颁证评估表,提出评估意见提交颁证委员会审议。
8、颁证委员会决议颁证委员会定期召开颁证委员会工作会议,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检查员的检查报告和认证中心的评估意见等材料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是否颁发《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证书的决定。
9、颁发证书根据颁证委员会决议,向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颁发证书。申请者交纳认证费剩余部分,认证中心向获证申请者颁发证书;获有条件颁证申请者要按认证中心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出书面承诺。
10.保持认证
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在新的年度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会向获证企业发出《保持认证通知》。
获证企业在收到《保持认证通知》后,应按照要求提交认证材料、与联系人沟通确定实地检查时间并及时缴纳相关费用。
保持认证的文件审核、实地检查、综合评审、颁证决定的程序同初次认证。
证书查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产品认证优势
市场认可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十九大以来,质量强国,质量提升互认的质量认证体系、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建筑行业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建立采信体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产品质量需求
国家与行业重点推广和扶持
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各级政府将质量认证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各部门要将质量认证工作作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大推广力度。
工程招标采购加分项
获得(CABR)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标识是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政府投资工程招标,以及进入大型甲方合格供应商名录等的必要条件。
增强企业差异化竞标能力
获得(CABR)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标识的企业产品在科技含量、质量品质、管理水平上高于一般的传统生产企业;更容易获得行业及全社会的认可,并在招投标/政府采购中形成差异化竞标能力。
树立企业科技与质量品牌
(CABR)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标识可以使企业品牌深入人心,并获得行业各界的普遍认可,是展示企业发展理念,证明企业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体现企业在社会行业责任感和树立企业品牌的重要。
保护企业自身知识产权、防止假冒伪劣
服务平台将综合运用二维码,RFID,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等大数据技术,为(CABR)支吊架产品质量认证标识获评企业提供可搠源防伪技术,以及大数据菜信技术,为企业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营销助力支吊架走入万千工地
以“大数据互联网+”方式高效开拓并管理销售市场,服务平台将综合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精准营销等市场推广服务,助力企业支吊架产品优先进入万千工地。
有效避免出口贸易坚实壁垒
(CABR)支吊架产品质量标识评价认证工作将积极参与国际互认工作机制,为中国建材走向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提供权威采集依据,可以有效避免出口贸易坚实壁垒。
社会意义
产品质量认证行业发展是助力质量提升、保障民生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