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英文缩写:PZHBCTV)是
攀枝花市境内事业单位,拥有2套广播频率、2个电视频道和1个新闻客户端。
历史沿革
电台阶段
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84年7月,时名渡口人民广播电台。
1985年2月,渡口人民广播电台迁至攀枝花公园内。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随之更名为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
1991年7月,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迁至炳草岗临江路。
1994年12月,渡“攀枝花证券广播电台”成立,为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内设台。攀枝花市广播电台呼号为“攀枝花人民广播电台”频率为88.5兆,每天同时使用4个频率。
2004年5月,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搬迁至滨江大道。
电视台阶段
1981年5月,渡口市广播事业管理局改组为渡口市广播事业局。
1982年,渡口电视台创立并正式开播。
1982年,渡口市开始筹建电视转播台,购置彩色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调拨1套彩色微波传输装置;9月,开始摄制工作,不定期播放《渡口新闻》,后陆续摄制、播放文艺节目和专题节目。
1983年5月,机构改革,渡口市广播事业局改为渡口市广播电视局。
1984年上半年,渡口市电视台开始自办节目,7月1日,正式建成开播。
1986年,渡口市(包括区、县)建成矿务局陶家渡、攀钢南山、米易县官山和盐边县北山等33座电视差转台。
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随之更名为攀枝花市电视台。
1989年7月,四川省广播电视厅与攀枝花市签约合资共建攀西段微波干线工程。
1990年,攀西段微波干线工程成功开工建设。
1992年9月28日,四川西南微波干线攀西段电路试通成功,四川电视台的两套电视节目可传至攀枝花市,同时回传1套电视节目到成都。
1993年10月,四川省微波总站与攀枝花市电视台正式签订《关于微波传输攀枝花电视台新闻节目信号的纪要》,同年四川电视台播出攀枝花台新闻120多条,比1992年增加1倍。同年12月,建成大黑山一点对多点电视微波差转站,将省、市电视台以及市有线电视中心节目信号传送到西区、矿务局、攀钢及东区、五十一公里等地,并开始向有线申视中心五十一公里分中心、东区分中心、攀钢电视台传送信号。
1995年,攀枝花市已建有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86座,卫星地面接收站797座,有线电视台、站(含闭路电视系统)149个。
融合发展
2012年10月,原攀枝花市人民广播电台和原攀枝花市电视台合并,组建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隶属于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承担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研究等职责。
2023年3月15日,
攀枝花日报社、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联合组建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为攀枝花市委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文化特色
形象标识
攀枝花广播电视台LOGO采用的是木棉花的花卉图案变形,塑造台标LOGO。台标设计手法:通过木棉花素描写生—概括出木棉花的造型特点—艺术创作花卉变形—形成LOGO图案成品。台标抽象的花卉造型,图形语言简洁,视觉直观,体现了木棉花造型艺术特点。
精神文化
2016年,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了攀枝花市第十七个记者节活动。
分支机构
截至2023年9月,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内设办公室、节目部、总编室、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运营开发中心、电视栏目、大黑山发射台、技术部等17个部门。
人员编制
截至2023年9月,攀枝花市广播电视台设有编制180人,2022年年末在职人员130人,其中:事业在编129人,其他人员1人(86号聘用人员)。
下属频道
广播频率
电视频道
下属媒体
所获荣誉
2020年,入选四川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传播影响
截至2021年,攀枝花广播电视台形成了覆盖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终端、户外传播等全媒体发展的布局,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的媒体融合转型升级之路。播出节目覆盖攀枝花市95%以上的人口和地区以及与攀枝花相邻的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楚雄州、丽江市的部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