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鼓墩古墓群,位于
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2千米擂鼓墩一带,属战国时期曾侯陵墓区。
历史沿革
1977年9月,当地驻军在这里扩建厂房,平整山头时偶然发现了侯乙墓。
1978年,文物工作者在擂鼓墩东团坡墓地,发掘了曾侯乙墓。
1981年,文物工作者在距曾侯乙墓西102米处发掘的擂鼓墩2号墓。
1989年,擂鼓墩古墓群被划分5大墓区8个墓地。
2023年12月29日,随州“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遗址特点
擂鼓墩墓群的墓葬可分为冢墓(带封土墓葬)、带墓道墓葬和小型竖穴土坑墓三类。墓葬有一定布局,北面地势最高处是曾国国君陵墓区,南面是中下级贵族和平民墓地,另有一些时代稍晚的楚墓。6座冢墓分别占据各岗地的制高之点,彼此独立自成一体,推断其为战国早、中期的曾国国君陵园。其余中小型墓葬是楚灭曾后的曾国遗民墓地,沿用至秦灭楚。
文物遗存
一号墓
曾侯乙墓建于红砂岩坡之上,凿石为穴,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整个墓室由171根长方梓木铺垫垒叠而成,周边回填木炭6万公斤以上,木炭为栎木烧制,主要用于防潮吸水。椁分四室,均以巨木镶隔。主棺分内外两层,均全为彩绘,外棺长3.2米,高2.19米;殉葬棺21具,除一具只髹红漆外,皆施彩绘,殉葬人多系13-25岁之青少年女性。随葬物品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竹器及竹简等达1.5万余件。
镈钟,是楚惠王送给曾侯乙的一件礼器,正面记载31字铭文,内容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当年他在西阳作战,得到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便做了这件镈钟送给墓主,以为祭奠。
鹿角立鹤,此物造型奇特,龟背鹤身,头上插一对铜鹿角。通高143.5厘米。出土于主棺之旁,面向南方,昂首伫立。在古代,鹿代表吉祥如意,鹤代表长寿多福,将两者结合,寓意墓主灵魂可随瑞鹤而升天。
编磬,全套编磬由磬块和磬架组成。磬块32块,为石灰石磨制而成。磬架为国宝级文物,由两根错金花纹的横梁和一对铜怪兽组合而成,怪兽将龙首、鹤颈鸟翅、鳖足四种动物融合为一体,造型别致,形体怪异,美观考究。
编钟,整套编钟由铜木结构的钟架、钟、挂钟附件和演奏工具四部分组成。其中钟65件,均为青铜铸造,有钮钟、甬钟、镈钟共3种,分三层八组悬挂,呈曲尺形安放。钟体上有3755字铭文,内容都是关于当时的乐律。整套编钟、钟体钟架共重1万多斤,可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的各种乐曲,被定为国宝中的国宝。
联禁大壶出土于中室,同出两件。双壶放置于一长方形铜禁上。两壶形制、纹饰、大小相同,高99厘米,全器共重240.2公斤,是一件盛酒器,造型古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冰鉴是一种冰温酒器,也是古代最早的冰箱。由方鉴和方尊缶组合而成,全器重168.8公斤,构造奇妙,在鉴与缶之间四周留有空间,盛冰可以冰酒,盛木炭可以温酒。冰鉴冷暖两用,非常环保,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尊盘出土于中室,尊是酒器,盘是水器。尊盘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二者浑然一体,美观和谐。尊和盘纹饰精美,口沿花纹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工艺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是青铜器中的瑰宝,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鼎是蒸煮肉类的食器,簋是盛饭食的食器,九鼎八簋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按礼制规定,皇帝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享用八鼎七簋,鼎、簋是用来标示身份地位的重要礼器。曾侯乙身为一方诸侯却享用天子的礼器,反映了当时周朝的社会礼制正在崩溃。它们出土于北室,同出二件。
大尊缶为储酒器,两器造型、大小、花纹相同。单件通高126厘米,腹径100厘米,重327.5公斤,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最重的青铜酒器,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漆木衣箱,古人的衣箱。衣箱盖上绘有二十八宿的星文图像,中间一大“斗”字,象征北斗七星,斗的周围是二十八宿星文名称,左边青龙,右边白虎,代表各位神。
漆木鸳鸯盒是一件首饰盒。盒子腹部绘制图案,一面是击鼓图,一面是撞钟图,造型别致,纹饰精美。1993年12月,曾发行《漆木鸳鸯盒》特种邮票。
金盏是盛食器,高11厘米,重2156克,纯金制作,是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大最重的一件先秦时期的金器,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16节龙凤玉佩出自墓主头部,呈青白色,通长48厘米,全器先用5块玉料分割对剖成16节,各节之间再以玉相连成一体,每节均可活动卷折,用透雕、平雕、阴刻花纹共雕出37条龙、7只凤及10条蛇,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一件艺术珍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二号墓
二号墓位于一号墓西100米。墓圹长7.3米、宽6.9米,早年被盗,出土器物2770余件,包括一套36件的青铜编钟,一套12件的石编磬以及200余件青铜礼器、车马器等,该墓也是一座曾国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墓内随葬有九鼎八簋,但未见兵器。
其他中小型墓
墓区南部发掘的31座中小型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多数无墓道。随葬品多为仿铜陶礼器,其形制与组合为湖北境内楚墓所常见,时代约为战国中期晚段。其中以十三号墓最大,墓圹长4.32米,宽3.5米,有斜坡墓道,出土器物20多件,除两件陶器外,其余为青铜礼器(鼎、敦、壶、勺)和兵器(剑、戈、镞)。铜鼎为铁足,铜敦由两个半球形器相合而成,有对称的双环耳和三龙形钮足,繁缛花纹遍布器身,线条柔和多变,构图工整。所出器物均为典型楚器。这批墓葬的发现,说明约在战国中期晚段,曾国已被楚国并吞。
文物价值
擂鼓墩古墓群是迄今中国先秦时期保护最好的诸侯墓葬群之一。其中曾侯乙墓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尤其是出土的65件青铜编钟被列为当今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编钟文化、青铜文化、曾楚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时代价值。
保护措施
1988年1月13日,擂鼓墩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擂鼓墩古墓群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2022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结果,随州市擂鼓墩古墓群获批立项。
旅游信息
擂鼓墩古墓群,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2千米擂鼓墩一带。
擂鼓墩古墓群距湖北省随州市人民政府约10千米,驾车约20分钟可到达。
门票每张40元(40元/人)
讲解票每张30元(30元/场)
观影票每张10元(暂时免费)
参考资料
擂鼓墩古墓群.《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