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拼音:sā shǒu jiǎn)。旧小说中指
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
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无论是在《
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是在《辞海》里,或者在其他的辞书里,根本就找不到“杀手锏”这个词。词典里真正有的是另一个词,即“撒手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锏”的释义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而“撒手锏”的释义则是:“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招数。”
“撒手锏”和“
杀手锏”,读音差不多(撒读sa,杀读sha),从表面上看意思似乎也差不多。但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种使用方式会引起含义上的重大区别。
“杀手”是刺客,是执行暗杀活动的人,一般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形式来行动。杀手的行动特征是隐秘,是在暗中进行活动,秘密执行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刺杀目标对象。杀手可以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去进行暗杀,但也常常有以金钱为目的进行暗杀,因此“杀手”是一种不光彩的形象,往往是为大众痛恨的。
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商务印书馆)第1094页 “杀手锏”的解释为“ 见1083页 撒手锏”
杀手锏一词,原为撒手锏,重在撒,而不在锏。撒是战法、技法,可引申为绝活,而不是利器。《水浒传》中108将,大多拥有撒手锏,若问撒手锏是什么,肯定不是没羽箭之石头,不是黑旋风之板斧,也不是小李广之弓箭,而在他们对石头、板斧、弓箭之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