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绿竹
禾本科簕竹属和绿竹属植物
撑绿竹(学名: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 × Dendrocalamopsis daii Keng f. ) 是禾本科、簕竹属的撑篙竹和绿竹属的大绿竹的栽培品种。为合轴丛生型竹类植物。秆高可达12米,圆筒形,初具厚的白粉,无毛,秆环平,箨环稍凸起,基部秆环被褐色绒毛,箨环亦被毛,秆箨脱落性,长圆形,质地厚硬,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被薄粉,箨叶卵状披针形,易脱落,箨舌边缘齿状;箨耳波状皱折。侧枝多数,主枝比侧枝粗大,明显,具白粉,无毛;叶片两面无毛,叶鞘无毛,叶舌高1毫米,叶耳退化,该种未见开花。
植物学史
撑绿竹是中国林业科学院在广西柳州地区材用撑篙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杂交优良丛生竹新品种。
形态特征
撑绿竹为合轴丛生型竹种,秆高12米,胸径5-8厘米,基部竹壁厚0.8-1厘米,在胸高1.3米处竹壁厚0.7厘米,节间长20-35厘米,圆筒形,初具厚的白粉,无毛,节平,秆环平,箨环稍凸起,基部3-4节,秆环被褐色绒毛,箨环亦被毛,但有时无毛。幼秆、幼枝被白粉,基部秆环褐色毡毛,箨片背面被褐色针状毛。秆箨脱落性,长圆形,长25-33厘米,宽20-25厘米,质地厚硬,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被薄粉,顶端平或稍凹陷,宽7-10厘米;箨叶卵状披针形,长20-26厘米,宽6-10厘米,易脱落,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尤以基部密集;箨舌高5毫米,边缘齿状;箨耳窄长1.2-1.5厘米,宽0.2-0.3厘米,波状皱折。出枝习性高,侧枝多数,主枝比侧枝粗大,明显,长1.4-2米,直径0.8-1.0厘米,初具白粉,无毛;每小枝具叶4-6枚,叶片长10-30厘米,宽3-5厘米,两面无毛,叶鞘无毛,叶舌高1毫米,叶耳退化,鞘口缝毛纤细或无。该种未见开花。
产地生境
原产中国广西、在云南、贵州、四川均有引种栽培。丛生、喜温、喜湿、喜肥,忌冻害,对海拔要求严格,最高海拔不超过800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和深厚的土壤上生长较好。
生长习性
撑绿竹生长快,产量高,通常造林后3年进入盛产期,亩蓄积量可达3.7吨,撑绿竹一般单只笋重3-4千克,发笋期为每年5-11月,长达170天,3年生竹每丛年平均新生笋15.1只。
繁殖方法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挖穴时间在竹种到来前1-2天进行,不宜提前,在劳动力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边打边栽,这样有利于土壤保湿,穴向顺山,穴的长度60-80厘米,宽40-50厘米,深40-60厘米,这种穴形当地称之为“猪槽型”。
栽植密度:珙县紫色砂土一般土层比较浅薄,大多数都在30-50厘米,局部地方甚至浅至20厘米以下,肥力差,保水能力弱。因此要求合理密植,株、行距为3米×3米或3米×2.5米,1111-1333株/公顷。这有利于提早郁闭,减少水土流失。
竹种种龄的选择:在四川珙县巡场镇芙蓉村、箐林村、三合村、龙塘村、河口村所栽植的撑绿竹竹种有两种来源,一是在原已营造的竹林地内,分篼1 -2年生健状竹;二是来自苗圃的扦插竹苗。在紫色砂壤中栽植撑绿竹,选择两年生的竹种成活率高于l年生。如果栽种1年生竹种,栽植后若遇春旱高温,栽植2天后竹种从稍部至头部出现萎蔫,快速失去水份,逐渐枯死,这是由于竹种没有充分木质化的结果。
栽植方法:将合格的竹种(保留两个节以上,竹种头部不要破伤,根系发达,竹种过长,应用刀砍掉多余部份)斜放于打好的穴中,竹种的梢部顺山向,砍口朝上,竹头的芽苞和竹节上的芽苞向上,分层回土踩紧,使竹种充分与土壤接触,是否踩紧可用手轻搬试一试,水源方便的地方须浇足定根水,栽植的竹种的梢部少量高于穴外土面,高出的部份也用土覆盖,厚度为5-10厘米,1-2天内应全部栽完出圃的竹种,如果土层薄,穴的深度不够,可采用从周围借土的方法覆土。
栽培技术
幼林抚育管理:在紫色砂土土层疏松,为了使抚育作业不伤竹种根系,第一次抚育时间选择在栽植当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刀抚,主要清理杂草及藤蔓,第二次抚育选择在9月上中旬,进行锄抚。第二年、第三年采取松土抚育,结合抚育时开沟施肥,沟深10-15厘米,可用竹类专用肥、复合肥或农家肥,将肥料均匀撒在沟槽内,用土覆盖肥料,防止养分挥发浪费。栽植后第一年,如遇长时间干旱及时采用灌溉措施。
主要价值
撑绿竹可广泛用于绿化、造纸、笋用、竹编、观赏等,适合产业化经营,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资料
撑绿竹.中国绿色时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08 23:59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