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声是以模拟客观世界事物的声音作为造词的依据。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纯模拟事物的声音,主要起描绘声音的作用,这类
词的语音形式与事物现实的声音相似,主要是
拟声词,例如:呜呜(
风声)、嘀嗒(雨声)、汪汪(狗叫声)、潺潺(水流声)、丁当(物体撞击声)等,
叹词实际上也是摹声,如“哎哟、啊、唉”等。一是不单纯模拟和描写声音,而是指称发出这种声音的事物。例如:“布谷、
知了、蝈蝈、鸡、鸭、猫”等。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数量不等的摹声词,但这并不能证明语言起源于摹声。其一,任何语言中的摹声词都是少数,靠这些少数的摹声词,根本不能形成最起码的语言系统。其二,客观世界的事物非常之多,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根本无法摹声。其三,如果语言起源于摹声,各种语言的摹声词应该是相同的,但是即使是象声词这种以模拟声音而构成的词,各语言也有差异。有此三点,说明摹声说不能解释语言的起源问题,虽然通过摹声可以解释一些词语的构词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