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埵王子
佛学术语
为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时之名,亦即以投身饲虎而为后人所知之王子。又称摩诃萨埵(梵Maha^-sattva,巴Maha^-satta)王子。据《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所载,过去世有一王名摩诃罗陀(Maha^-ratha,意译大车),修行善法,无有怨敌。王有三子,形相皆端正殊妙,长子名摩诃波那罗(Maha^-pran!a^da),次子名摩诃提婆(Maha^deva),三子名摩诃萨埵。一日,三位王子共游竹林,见一虎与其出生未久之七子饥饿困顿,身体羸弱,命在旦夕,乃心怀愁忧而离去。
人物简介
尔时摩诃萨埵心起悲念,欲舍身救之,遂请二兄先行,自折回饿虎傍,将所穿衣服置竹枝上,发种种誓已,即卧于虎前。虎畏其大悲力,不敢食之,萨埵见此情形,乃取干竹刺颈出血,复自高山投身虎前,是时大地起六种震动。虎见萨埵流血,始舐血食肉,仅剩余骨。尔后其父王于萨埵舍身处造七宝塔。此即佛本生谭中,最著名之投身饲虎因缘
此中,相传摩诃萨埵即释尊之前生,大王子即今之弥勒,二王子即今之调达,虎即今之瞿夷,七虎子即今五比丘、舍利弗及目犍连。此外,《六度集经》卷一、《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贤愚经》卷一、《分别功德论》卷二、《本生鬘论》卷一等亦皆载此事缘。
在中亚、中国日本遗有甚多以此故事为题材之美术作品。其中,绘于龙门石窟之壁上、吴越王钱弘俶金涂塔,以及日本大和(奈良县)法隆寺玉虫厨子之台座者,尤脍炙人口。
人物事迹
乃往过去无量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王有三子︰摩诃波罗、摩诃提婆、摩诃萨埵。是时大王纵赏山谷,三子皆从。至大竹林于中憩息。次复前行见有一虎,产生七子已经七日,第一王子作如是言︰七子围绕,无暇寻食。饥渴所逼,必啖其子。第二王子闻是说已︰哀哉此虎,将死不久。我有何能,而济彼命。第三王子作是思念︰我今此身,于百千生虚弃败坏,曾无少益,云何今日而不能舍。时诸王子作是议已,徘徊久之,俱舍而去。萨埵王子便作是念︰当使我身,成大善业。于生死海,作大舟航;若舍此者,则弃无量痈疽恶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便利不净,筋骨连持,甚可厌患。是故我今应当弃舍,以求无上究竟涅槃,永离忧悲无常苦恼,百福庄严,成一切智,施诸众生无量法乐。
是时王子兴大勇猛,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虑彼二兄共为留难,请先还宫,我当后至。尔时王子摩诃萨埵,遽入竹林,至其虎所,脱去衣服,置竹枝上,于彼虎前,委身而卧。菩萨慈忍,虎无能为。即上高山,投身于地。虎今羸弱,不能食我,即以干竹,刺颈出血。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侯障。天雨众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墬,遍满林中。虚空诸天,咸共称赞。是时饿虎即舐颈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共至虎所,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稣。悲泣懊恼,渐舍而去。
时王夫人寝高楼上,忽于梦中,见不祥事,两乳被割,牙齿堕落,得三鸽鶵,一为鹰夺,夫人遂觉两乳流出。时有侍女闻外人言︰求觅王子,今犹未得。即入宫中,白夫人知。闻已忧恼悲泪盈目。即至王所白言︰大王!失我最小所爱之子。王闻是已,悲哽而言︰苦哉!今日失我爱子,慰喻夫人汝勿忧戚。吾今集诸大臣人民,即共出城分散寻觅。
未久之顷,有一大臣,前白王言︰闻王子在。其最小者,今犹未见。次第二臣来至王所,懊恼啼泣,即以王子舍身之事,具白王知。王及夫人悲不自胜,共至菩萨舍身之地。见其遗骨随处交横,闷绝投地,都无所知。以水遍洒,而得惺悟。是时夫人头发蓬乱,宛转于地,如鱼处陆,若牛失犊,及王二子悲哀号哭,共收菩萨遗身舍利,为作供养置宝塔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9 19:48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