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苏尔战役(Battle of Mosul),是指于2016年10月17日开始,
伊拉克政府经过多月准备后,向伊斯兰国发动的以收复
摩苏尔为目标的攻势。参战的伊拉克政府军及亲政府部队合计约30,000人。这是美国作战部队自五年前撤离伊拉克以来,在伊拉克境内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战役过程
2014年6月,极端组织攻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开始长达两年极端统治。
2016年10月17日,伊拉克总统阿巴迪宣布收复战役打响。为了收复它,伊政府联合库尔德武装约三万人,配备坦克,装甲车及国际联盟的空中打击。在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军集结反恐特勤队、联邦警察部队、部落武装等10万余人,对摩苏尔发动大规模进攻。据情报显示,当时防守摩苏尔的武装分子不足8000人,其中1500至2500人部署在城市外围防御圈,3000至5000人在城内设防。据此,伊军豪言在2016年年底前收复摩苏尔,当时的
奥巴马政府也希望在2017年1月20日换届前结束战斗。仅一周的战斗,击毙恐怖分子700余人,伊安全部队距离城区不到2公里。
2016年11月初,东路的伊拉克特种作战部队攻入摩苏尔城内。
2016年11月13日,伊拉克军收复位于摩苏尔以南的著名
亚述遗迹
尼姆鲁德。
2016年11月23日,西路的人民动员切断摩苏尔通往
叙利亚的一条道路。
2017年2月21日,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发表声明说,反恐部队和联邦警察部队等从摩苏尔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向盘踞在那里的“伊斯兰国”等武装人员发动攻击,收复了城市外多个村庄,已抵达摩苏尔国际机场外围。摩苏尔战役已经进入最后、最艰难阶段。
2017年2月25日,摩苏尔郊区,伊拉克特种部队车辆门窗上满是ISIS留下的弹孔。
2017年2月26日,伊拉克空军直升机在摩苏尔郊区向ISIS武装分子发射导弹。
2017年3月3日,伊拉克特种部队士兵击毙了一名ISIS自杀式炸弹袭击者。伊拉克特种部队士兵步行在摩苏尔的一条街道上与ISIS战斗。
2017年3月4日,伊拉克特种部队士兵在摩苏尔射击ISIS武装分子操作的无人机。
2017年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伊摩苏尔全城解放。整场战役最终耗时9个月,几乎是计划用时的4倍。
各方态度
土耳其
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罗表示土方强行介入摩苏尔。对此,伊拉克表示反对。
法国
法国总统
奥朗德24日表示,法方将帮助伊从空中打击极端组织。
战事背景
四个月前,数以千计的伊拉克和库尔德部队在美国,法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大规模行动,收复被ISIS占据的伊拉克第二大摩苏尔城。在伊拉克摩苏尔的一场战斗中,一名男子哭泣,他携带他的女儿逃离ISIS控制区。
大约两个星期前,伊拉克政府部队在确保东部地区安全后开始进入ISIS占领的摩苏尔的西半部。
为何难打
速决战沦为持久战,攻城战缘何久拖不决
截至2017年年1月底,伊军仅攻占了摩苏尔东部城区。整场战役最终耗时9个月,几乎是计划用时的4倍。背后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城市作战能力胜于伊军。伊军人数虽多,但多半是“速成品”,训练水平有限,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以参军为谋生手段,求胜欲望不强。反观“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冷酷无情,作战经验丰富,许多中高级头目来自萨达姆时期的精英部队。
作战中,武装分子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他们大量编组混合精干的作战小组,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不断消耗伊军实力;广泛部署狙击小组杀伤牵制伊军,同时使用加固型汽车炸弹摧毁伊军装甲目标,发挥震慑作用;大量布设陷阱、障碍物和简易爆炸装置,使伊军寸步难行;使用民用无人机实施侦察,引导迫击炮曲射火力实施精确打击;以乔装打扮等方式频繁发动出其不意的反击,反复争夺丢失阵地,等等。此外,武装分子还卑劣地以平民为“人肉盾牌”,禁止平民撤离,故意把指挥所、射击阵地设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甚至强迫平民进入狙击阵地,限制了联军运用空地优势火力。
其次,摩苏尔城区很大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整场战役的作战地域包括主城区和周边村镇。主城区内约有20万栋建筑,便于武装分子藏匿打巷战,伊政府军几乎需要排查每一栋建筑物。特别是摩苏尔的老城区,有5000多栋建筑,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弯曲,车辆无法通行,攻城部队只能徒步作战。而且,许多老式建筑建有地下通道,经过武装分子的长时间改造,形成了庞大的地下坑道体系,能够使武装分子有效避开侦察,灵活机动兵力。
最后,伊军对形势估计不足,作战初期采用了错误的战略指导。虽然伊军和联军领导层清楚摩苏尔争夺战将异常激烈,但还是低估了武装分子的实力和决心,认为一旦攻城部队大兵压境,辅以强大的空中火力打击,武装分子将溃败出逃。基于上述判断,伊军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法,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实施向心攻击,迫使武装分子从西面撤离,以期在城市外围开阔地予以歼灭。然而,作战过程中,武装分子不仅没有弃城溃逃,反而利用西面通道实施补给和增援,从而延缓了战役进程。
从进攻受挫到彻底收复,伊军为何最终能赢
2014年6月,面对数百名武装分子进攻,重兵防守的摩苏尔几天内即告沦陷。2年后,还是在摩苏尔,伊军虽经历初期挫折,但稳扎稳打、作风顽强,表现犹如两支截然不同的军队。是什么促成这种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呢?
其一,战前充分造势,注重攻心夺志。自2013年6月开始,伊军花了整整4个月进行战前准备。兵力准备上,他们集结了3个陆军师、1个快反师以及反恐特勤队和联邦警察部队等精锐力量,使双方兵力对比达13∶1。力量部署上,他们以第9装甲师配合反恐特勤队从东面实施主要攻击,陆军第5师、快反师和联邦警察部队配合第16师和库尔德武装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什叶派民兵则负责在摩苏尔以西外围设防,形成合围之势。
形成有利态势后,伊政府军频繁向摩苏尔城区散发传单,发动心理攻势。作战过程中,他们利用西方媒体优势积极报道己方战果,散布武装分子内部分裂、逃离战场甚至相互火拼的消息,同时坚持不公布伊军伤亡数字,以防部队士气下滑。
其二,合理区分任务,灵活调整战术。考虑到摩苏尔位于逊尼派聚居区,为避免引发教派冲突,伊军联合作战司令部要求什叶派民兵不参与攻城行动,并规定库尔德武装只负责攻占摩苏尔东区的基督教徒聚居区和沙巴克教派居住村庄。城区攻坚战中,他们让善于城市反恐作战的反恐特勤队和联邦警察部队担负主要攻击任务。待其突破武装分子据点后,伊正规军和逊尼派武装迅速跟进,负责清剿残敌和安全警戒。
与此同时,伊军还根据敌军特点和战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战术,确保对症下药。例如,当攻城部队屡受敌狙击手袭扰时,迅速从快反师抽调狙击力量协同一线部队作战,负责消灭敌狙击小组。攻坚阶段,频繁出动反恐特勤队实施夜间突袭,深入敌占区清除敌重要头目,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三,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形成合力。一方面,缓和政府军、库尔德武装、什叶派民兵和逊尼派武装之间的矛盾,加强协调沟通,增强打击“伊斯兰国”统一战线的凝聚力。作战期间,库尔德武装作战勇猛,为伊正规军从东面突入摩苏尔提供了支援。同时,什叶派民兵也表现积极,完成了外围阻击任务,切断了摩苏尔与塔尔阿法的补给线。
另一方面,通过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联络机制,协调联军对伊军的支援行动,及时获取必要支援。此役,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9国空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战役发起头3天,联军飞机每8分钟投下1枚精确制导炸弹,空袭力度前所未有。除了前沿部署“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伊军营级部队嵌入军事顾问外,联军还在第一时间响应伊军战场请求。例如,战役发起第3天,联军火速向伊军提供了反无人机装备,有效消除了无人机威胁。据报道,战役发起头2天,武装分子每天出动无人机60多架次,遭到干扰机压制后,每天只能出动5至8架次。
从占领区变成解放区,摩苏尔能否迎来平静
对“伊斯兰国”而言,丢失摩苏尔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摩苏尔战役后,该组织在伊拉克的占领区已缩减70%。过去两周,伊军正全力搜捕漏网之鱼,同时积极调兵遣将,准备一鼓作气收复基尔库克和安巴尔省剩余地区。
然而,眼下也许还不是伊军举杯欢庆的时刻。清除爆炸装置、搜剿残余势力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特别是考虑到反恐特勤队的战损率超过25%,一旦该部队撤离摩苏尔进行休整,武装分子可能会趁机卷土重来。
从更大的视角看,“伊斯兰国”目前仍控制着伊拉克、叙利亚两国多个地区,并且已在阿富汗、利比亚、埃及等地建立势力范围,生存空间依然较大。此外,战场上的失利不代表其意识形态的结束。一旦摩苏尔重建工作进展不顺,或者伊拉克政府不改变对逊尼派聚居区的政策,那么“伊斯兰国”组织可能会改头换面死灰复燃,届时摩苏尔的天空恐将再次硝烟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