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凭《
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
布克奖”的英国作家
萨尔曼·鲁西迪(又译
拉什迪)代表作。一部美妙非凡的政治艺术作品,是鲁西迪因《
撒旦诗篇》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获评《
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斩获英国
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诸多国际大奖。
图书简介
★全球“最有争议作家”鲁西迪的代表作。
鲁西迪(又译拉什迪),被公认为20世纪以来鼎级的作家之一,是与
马尔克斯、
格拉斯、
卡尔维诺等比肩的文学大师。他的《午夜之子》史无前例三获布克奖:1981年布克奖,1993年“特别布克奖”,2008年“zui佳布克奖”。
多年陪跑
诺贝尔文学奖,未获奖原因是他的文学天才触怒了宗教,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酬金超过五百万美元的迄今未彻底平息的追杀。当年,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瑞典学院的3位院士愤而辞职,以示对他的支持。他的作品,既是文学史上的典范,又是全球畅销榜的赢家。除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几乎囊括了世界文坛所有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包括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安徒生奖。
★一部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反思之作。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鲁西迪受追杀隐匿七年后的首部作品。这是一部气势宏大、文笔汹涌、内容博杂、阅读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作品,与鲁西迪的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深沉的反思之作:关于家国的反思、文化的反思、宗教信仰的反思、阶级地位的反思、政治政体政务的反思、艺术与思想的反思、财富与人生的反思、男人和女人的反思、父母与子女的反思……所有的反思都是思考、都是悬念、都是故事。
★一部囊括多项大奖的争议之作。
小说影射和讽刺了多位世界政治领袖,争议不断。不过,这部作品出版以来好评如潮,获奖频频,斩获英国
惠特布莱德奖、欧洲亚里斯提奖等多项文学大奖!获评《
时代》杂志年度最佳书籍,入选《纽约时报书评》蕞佳书单!
★著名译者陆大鹏心血译作。
未翻译本书之前,已经多次阅读原文,喜欢之至。翻译之时,倾尽文学才情,准确传递原作的恣肆、博大与深厚。本译文与很多文学翻译作品最大的不同:准确、详尽、大量的注释。鲁西迪的作品,渗透了太多东西方文化因子、哲学理念、宗教信息,非学养深厚,根本不知鲁西迪作品的亮点、笑点在哪里。详尽的注释,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更丰富、更入微!
内容简介
一个逃亡者,带着耶稣、马丁·路德、但丁、摩尔人末世苏丹、“红色城堡”阿尔罕布拉宫、瓦斯科·
达·伽马,还有
列宁、
尼赫鲁、印度香料巨商家族,以及被称为“美利坚”与“莫斯科”的母亲
奥罗拉与情人乌玛,等等神秘信息站在垂死的门前,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家族史诗故事……
这个逃亡者,绰号“摩尔人”。当他出现在小说开始那一幕时,36岁,可是他的身体和内心却已经是历经世事沧桑的72岁了(他背负着一个恶毒的诅咒,生长速度是常人的两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库切谈到这个小说人物时说:“他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这个谜一样的人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座城市,或许整个国家,是一张被反复擦净重写的羊皮纸……隐形的现实如幽灵般在有形的虚构之下运行,颠覆了表层的所有意义。” 叩问:“我们如何能接触到底层已经迷失的母亲的全部的、感官的真相?我们如何能过货真价实的生活?我们如何能避免变得畸形?”
目录
混杂!互文与文学“马萨拉”的烹制
达·伽马-佐格意比家族的家谱
第一部 分裂的家庭
第二部 马拉巴尔的马萨拉
第三部 孟买中央
第四部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作品鉴赏
一部不可思议的纯熟小说!小说情节如河流奔涌,以破堤般的汹涌之势展开,充满不可思议的事件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让阅读者沉迷于不同民族与文化撞击、融合的印度历史和文明的华章中。
鲁西迪经常暗示自己的流放,现代印度的故事与艺术的危险。起初,夸张、双关语、说教的旁白、抒情和猥亵的笑话,以及闹剧的套路似乎多了一点,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就会被一个逐渐增强的魔力所吸引。
——《沙龙杂志》
萨曼·鲁西迪的最伟大的小说...完全被它征服,1995年度献上的最丰富的虚构体验。
在这部万众瞩目的小说中,作者展开了一个多种族的家族传奇故事。主要背景是处在经常社会和政治动荡氛围中的20世纪的孟买。主人公是叙述者赖莫斯·佐格意比,他的一生受到东方和西方传统的强烈影响。作为他自己故事的开场白,被称为“摩尔人”的佐格意比揭开了他的祖先的细节。……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对于一切文学收藏是恰当的补充。
——《图书馆杂志》
这是从萨曼·鲁西迪雄奇的想象力中迸发出的宏大和令人惊异的作品……《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充满了神奇色彩,它的背景、它的人物、它的双关铺陈、它深入人心浩瀚与幽微处的笔触……卓越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的结合。
——《埃德蒙顿日报》
鲁西迪是一个力量惊人的故事讲述者,能够召唤和集合起全部地域、历史、气候、生物、习俗的因子,恣意生发,无中生有,缔造一个个亦虚亦实的故事王国。
——《纽约时报书评》
他(主人公赖莫斯)不仅仅是默罕默德十一世,或者是在地狱般乱世中的但丁;是在寻找张贴自己人生故事之门的马丁· 路德,还是在橄榄山上等待迫害者到来的耶稣!
作者简介
作者 萨曼·鲁西迪(1947— )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
14岁赴英国求学,后在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大学毕业后,他短暂从事过影视剧作家和广告公司文案工作。他长期生活在英国,2000年后定居纽约。
1975年,第一部小说《格里姆斯》问世。
1981年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出版,获当年布克奖。1993年,荣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25周年而颁发的 “特别布克奖”;2008年,又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
1983年,根据巴基斯坦当代政治现实而写的小说《羞耻》出版。1987年出版随笔《美洲豹的微笑》。
1988年,《撒旦诗篇》的出版给他带来了长达十年的“麻烦”。这部以
先知穆罕默德为原型的小说触怒了穆斯林,伊朗宗教首领霍梅尼公开谴责此书,并悬赏600万美元处死他。鲁西迪被迫过起了隐匿生活。之后,他化名出版了随笔《假象中的祖国》(1991)、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1994),以及《摩尔人的最后叹息》(1996)等。期间,还创作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哈伦与故事海》(1990)等。
1998年,“追杀令”解除。之后,他创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她脚下的土地》(1999)、《愤怒》(2001)、《小丑萨利玛》(2005)、《
佛罗伦萨的神女》(2008)、《卢卡,生命之火》(2010)、《约瑟夫·安东:一本回忆录》(2012)、《两年八个月零二十八天》(2015)等。
在世界文坛,鲁西迪是公认的天才作家,获得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多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陪跑多年,公认受早年事件牵连)。当年鲁西迪受追杀令影响时,瑞典各文化团体尤其是作家纷纷发表抗议声明,瑞典学院院士的基本道义倾向支持鲁西迪,但多数院士仍以“学院不应干预政治”为由,拒绝以学院名义发表声明。因此,三名院士公开宣布退出学院,尽管学院基于终身制的规定不予批准,他们也不再参加学院的活动。
鲁西迪的创作往往被归类为
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他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后殖民文学作家,被誉为“后殖民文学之父”。如今,七旬的鲁西迪依然笔耕不辍,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都是世界文坛的大事记。
译者陆大鹏,英德译者,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代表译作“地中海史诗三部曲”、《阿拉伯的劳伦斯》《
金雀花王朝》《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凯撒:巨人的一生》《奥古斯都》等。
丛书信息
天下大师·鲁西迪作品 (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午夜之子》,《
佛罗伦萨的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