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位于
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
拉尔卡纳县城南20
公里处,距
卡拉奇约500公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在
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的一个大约建于4500年前
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Archaeological Ruins at Moenjo.daro
入选时间:1980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i)(iii)
地理位置:N27 19 45 E68 8 20
遗产面积 : 240 ha
遗产编号:138
遗产描述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迹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卡拉奇约500公里,是巴基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于1980年被列入了
世界文化遗产。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遗物,经过进一步发掘,一个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终于露出了端倪。这座被埋没的城市,是一个青铜时代的古城遗址,城址占地约8平方公里,整个城市像一张棋盘,每个住宅都有6至10间房,并有院子,所有建筑都用红砖砌成,整个城市有一套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为:“在公元前三千年,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建在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全部由毛坯砖建成,此地包括一座卫城,建在巨大的路基上,周围建有壁垒,这座底矮的城市遵循着严格的标准,从遗迹中能看出早期的城市设计的方式。”摩亨佐达罗以其惊人的古代文明、神奇的难解之谜,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客。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ii)(iii),摩亨约.达路考古遗址因其见证了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世遗委员会评价
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坐落在印度河河谷中,它建于公元前3000年,建筑材料完全是毛坯砖。此地包括一座卫城,建在巨大的路基上,周围建有壁垒,这座底矮的城市遵循着严格的标准,从这些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城市规划的雏形。
遗产介绍
摩亨约.达路,又称死丘,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于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境内,
拉尔卡纳县城南20公里处,距
卡拉奇约500公里。摩亨佐-达罗是世界上一个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该段时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米索不达美亚及克里特岛文明。
史前印度古城
这座遗址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
古代印度历史的看法,从此,印度河河谷文明被公认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之一,并与埃及和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提并论。1980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印度次大陆文明的曙光,究竟从何时开端?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是从印度-
雅利安人进入
印度河流域时算起。这是因为雅利安人到达印度后,留下了关于他们活动的文字记录,从此,印度次大陆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学者们称这一时代为“
吠陀时代”。
《吠陀》是印度最早的文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吠陀本集》从公元前1000年之前就已口头流传,婆罗门教徒把它一代又一代传诵。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印度人发明了文字后,《吠陀本集》才得以书写下来。
可是,当人们读到印度的《吠陀本集》时,又常常发现,雅利安人初侵印度河流域后,曾与原始居民进行过无数次剧烈的战斗,并摧毁了他们的许多城堡。那么,人们不由联想到,在雅利安人到达次大陆之前,这里一定有过居民、城堡和高度发达的文化。可是,这种文化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被毁灭的,为什么被毁灭?
然而这样一座早期古代城市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1921年至1922年间,考古学家班纳吉在印度河干流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史前遗物”。经过进一步发掘,一个大约建于4500年前的古城遗址终于露出了端倪,这座“被埋没的城市”才为人所知。
考古发现
经发掘考证,摩亨佐-达罗约于公元前2600年兴建,约于公元前1900年弃置。
1856年,当时的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河谷铺设轨道时,在属于现在巴基斯坦的
哈拉帕村附近发现了一些烧制精良的古代砖块,随后又发现了一些冻石刻制的印章,印章上刻有各种动物和一些陌生的文字符号。虽然当时有人意识到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但有关部门并未立即着手组织发掘。
1922年,一支由约翰.马歇尔率领的考古队在印度河谷下游一个名叫摩亨约.达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废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发现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远比佛教的时代更为古老。经过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尘土掩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遗址破土而出。这时人们才想到,这里与哈拉帕发现的遗物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将其称之为哈拉帕——摩亨约.达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并开始发掘哈拉帕古城的遗址。
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地区共发现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两座是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卡纳县境内的摩亨约。达路和位于
旁遮普省的哈拉帕。这两个城市每座约有居民5万多人,其他三个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们震惊的是,这两座古城实在是太古老了,它们最初的建设始于公元前 2500 年,几乎像
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样古老,比人们原来所了解的
古印度文明向前推进了整整1000年。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不但城市的年代异常古老,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座城市在建造之前,似乎就已经作了非常细致的设计。不论是公共建筑、住宅、街道、商业区还是仓库,都规划得极有条理。
摩亨约.达路可谓
上古时代城市设计的最佳典范,整座城市布局合理、规范,极端重视条理、秩序和计划,颇具现代化城市
特征。每个城市都分为几个区,每个区都有墙围绕着。全城是四方网格设计的整齐街道,宽阔的街道呈棋盘式布局向四面伸延。两条南北向和三条东西向大路纵横交错,四周筑有城墙、塔楼、壕沟,均用烧制砖石砌成。人们居住的
房屋设计风格基本相同,均是中间有天井的四合院结构。楼梯直接通往楼上或屋顶,窗户上装有活动的木格窗。
在摩亨约.达路城西面,有座高高的土堆,形状与众不同。这本来是一处巨大的用砖搭起来的平台,这个平台长366米,宽183米,高12米。尽管它的实际用途人们至今无法弄清,但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它似乎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不是为百姓日常生活而建造。它旁边有一座深达12米的蓄水池,是用泥砖和灰泥仔细修建。现在,人们一般将这座建筑称为“大浴室”,猜测它可能是用来举行宗教的沐浴仪式的。与大浴室毗邻的是一座更为奇怪的建筑,人们现在把它称为粮仓,但事实上,这只是考古学家们的一种揣测。这座建筑只剩下一排排相隔很近的方形建筑群,里面有着狭窄的通道以利于空气流通。平台的另外一端的第三个建筑是一座大型的方形会堂,成排的柱子将屋顶撑起,因为这样的设计适合大批群众的聚集,所以现在被人们称为会馆。
哈拉帕古城比摩亨约.达路略小,但城市总面积也达85万平方米。该城雄伟的砖墙高达15米,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哈拉帕最宏大的建筑就是他们的港口,似乎这是个贸易发达的商业城市。城内有巨大的谷仓,还有作坊和劳动者居住的宿舍。据估计,这些宿舍可以容纳数百名雇工和奴隶居住。
难以令人置信的是,这两个古老的城市里的居民可能是古代最讲究卫生的民族,他们在城市的各处都铺设了下水管道并挖掘了排水渠,其公共卫生设施、洗浴和讲究洁净的程度令现代人惊讶不已,居民每户每家都设有浴室和便所。他们不仅有着可与现代城市媲美的地下排水系统,且全城到处都是水井,共用的街井、私宅用的屋井比比皆是。宽10 米的大道两旁均有完整的下水道设备,能汇集各路雨水和污水,考古学家还在哈拉帕城出土了一段上有高约1.5米弓形顶的下水管道。另外,这里不但有公用的垃圾道排放垃圾,每户住宅也都有特制的垃圾滑运道,直接与地下的下水道相接。这种健全的公用卫生设施,就连当代许多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也望尘莫及。
通过对遗址的挖掘,人们还发现,当时的手工艺人已掌握相当高的手工技巧。他们不但是技艺娴熟的陶制工人,制作出大量的精细陶器,还制作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商品,如金属工具和武器,用贝壳做成的镯子,用珠子串成的项链。有些精致的项链其制作技术极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比如,一条长长的光玉髓(一种类似石英的红色宝石)项链大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精制的铜质天平,以及众多象牙和彩色小石块制成的砝码,说明他们已有一套完善的计量制度。 这里出土的文物塑像最多的是公牛,也有用牛拉车的陶俑,说明这里的人们已懂得驾驭牲畜并使用车辆。
在这两座城市遗址中也发现了一些陶制或石刻的人像,他们的服饰比较独特,似乎与后来的印度民族服饰并不完全一致。
考古人员在这两座城市发现许多冻石刻制的印章。据推测,好像当时的每个家庭都可能有自己的印章。印章上的图案大多是公牛、犀牛、大象、水牛、羚羊、独角兽等一些动物,图案的上方是一种陌生而独特的文字,行文似是由右至左。考古学家还相继发现了上百处碑刻,以及在一些陶器、铜器和用石头、贝壳或者象牙做成的物品上,都可以看到一些简短的文字。古文字学家们研究了这种文字,发现它是用四百多个不同的符号来代表音节和完整的词。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的早期文字有些也是音节和单词的复杂组合,但没有与哈拉帕的这种文字有联系的。这种文字与人们所熟知的古印度
梵文完全不同,与世界上的其他文字也都不一致,至今还没有得到破译。
更让考古学家们困惑的是,有着高度文明的这两座城市,在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之后,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突然消亡了。从此,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之光熄灭了。直到五百多年后,即公元前1500年左右,另一种文明——雅利安文明才在印度重新兴起。
与此相关的是,尽管印度是个文化渊源悠久的古国,但在古印度的所有典籍和传记,包括最古老的《吠陀本集》之中,都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两座城市和它的文明。有些学者认为,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两座城市的文化在这些典籍的撰写之前很久就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这两座城市究竟是谁创造的,为什么突然消亡,印度历史为什么在此处发生了“断裂”?这是世人不能不关心的问题。
突然毁灭之谜
摩亨佐-达罗的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几个世纪,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哈拉帕文化突然衰落了,印度河流域很多地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以摩亨佐-达罗为甚。发掘中除燃烧的残迹外,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这两座城市的多年考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有人认为,印度河河水孕育出来的文明,是依赖于河岸居民不断的抗洪才发展壮大,可能是一次地震引发了印度河的洪水泛滥,导致城市毁灭。但洪水可以毁灭一座城市,却不大可能毁灭由五座城市和众多村镇组成的一种文明。因此这种看法不够令人信服。
更广泛的一种看法认为是外族入侵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雅利安人入侵,造成了印度河文明的衰落。持此说法的学者是根据有迹象表明摩亨约.达路曾遭到巨大的破坏。在这座城市的街道和房屋中,人们挖掘出不少集中死亡的男女老少的遗骨,这些人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显然是突然死亡的。因此这种看法一度流传甚广。但历史有明确记载雅利安人到达印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而这两座城市毁灭是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这里有500年的差距。也就是说,在雅利安人到达的500年前,这两座城市已遭到放弃。而对摩亨约。达路居民的突然死亡,也有不同的解释。
近年来,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又提出了与上述说法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推测这两座古城之所以突然销声匿迹,是一次原因不明的史前核爆炸造成的。这种观点虽然有些耸人听闻,却在印度的古代文献中确实找到了某些相应的记载。
其实,在此之前,有些考古学家就已经注意到,这两座古城都曾遭到过严重的破坏,特别是摩亨约.达路,从挖掘的现场来看,全城居民几乎死于同一天,因此被称之为“死亡之丘”。这显然是遇到了某种不可抵抗的灾难。而在该城遗址的中心,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约一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皆化为乌有。而在距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却挖到许多尸体骨架。有人认为这极像一次核爆炸后的痕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自从哈拉帕和摩亨约.达路重见天日以来,很快引起各国历史学家的注意。
当年富庶繁荣、盛极一时的城市,现在仅剩下一片片砖瓦残迹和数不清的谜团。如果人们能够破译出这些神秘的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千古之谜也许就能大白于天下,但如何破解这些文字,却仍然没有一点线索。至今无人能说清它毁灭的真正原因。虽然对这两座城市的考古挖掘工作还在进行,但这一带地下水的上涨又妨碍了考古学家们的工作,古城的原始地基
现在低于地下水位6米多,这道难题的解决对考古学家来说,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