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地处
施甸县南部,东至湾甸河与
昌宁县相望,南接
姚关镇,西与
甸阳镇接壤,北与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为邻,行政区域面积82.53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户籍人口为7398人。
建置沿革
元代时期,隶老窑寨。
明代时期,隶姚关。
清代时期,隶靖边乡。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关北乡,隶第六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裁。
1950年,属普全行政区,隶姚关区。
1958年,设摆榔管理区,隶姚关公社。
1959年,设摆榔大队,隶姚关公社。
1974年2月1日,从姚关公社析出,成立摆榔公社。
1984年,设摆榔区。
1988年,设摆榔彝族布朗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辖4个行政村:摆榔、大中、鸡茨、尖山,下设4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摆榔彝族布朗族乡辖1个社区、3个行政村:摆榔社区、鸡茨村、大中村、尖山村,乡人民政府驻摆榔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地处
施甸县南部,东至湾甸河与
昌宁县相望,南接
姚关镇,西与
甸阳镇接壤,北与
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为邻,行政区域面积82.53平方千米。
气候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极端最高气温30℃,极端最低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境内有沟、渠、河道13条,总长79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总人口7330人。总人口中,男性3755人,占51.23%;女性3575人,占48.77%。总人口中,汉族2206人,占30.1%;有彝、布朗、傣、傈僳族4个少数民族,共5124人,占69.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4人。
截至2019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户籍人口为739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完成财政总收入279.7万元,财政总支出342.6万元。
2019年,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甘蔗等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为主。
工业
2011年,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个体工商户35家,从业人员56人。
金融业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5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小学5所,在校生682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1所,在校生301人,专任教师27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56人;文化站1个,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25000册。2011年末,开通有线电视,建有村级接收站4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
社会保障
2011的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56人;五保供养127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4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3673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
交通运输
2011年,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有公路总长136千米,县道过境24千米,乡村公路21千米。交通客运车辆有1班。
历史文化
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原属姚关,旧称土舍(土司属官,由土司直系亲属担任,权力与大头人相当,但地位高于大头人)为“榔”,姚关设“三姚四摆”(土司名),此为四摆土司属管辖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