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论 search theory 研究寻找目标的计划与实施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以最大的可能或最短的时间找到特定的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军事上有效使用飞机和军舰来寻找敌方潜艇的紧迫需要,开始形成搜索论这门独特的学科。
战后,B.C.库普曼发表了《搜索论》,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理论。现在除了军事上的应用之外,搜索方法还用到资源勘探、海上捕鱼、边防巡逻、搜捕逃犯、检索、排障等方面。搜索一般由3个要素组成:①目标的特征,如目标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个数及位置等;②探测特征,如探测手段所获得的信息和概率特征;③搜索力的分配形式,如数量、时间、空间的分配等。根据所获有关信息和概率特征构造相应的模型和策略。常用的搜索方法有随机搜索、马尔可夫搜索、最优一致搜索、滞后搜索、箱盒搜索等。此外还有一些新方法正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主动回避目标的对抗搜索方法,虽然尚未进入实用阶段,却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崭新的思想。
关于在资源和探测手段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寻找某种特定目标的方案,并如何加以实施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希望以最大的可能或(和)最短的时间找到该目标。它是运筹学初期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为了克服敌方潜艇对海上交通的严重威胁,建立了反潜战运筹小组从事搜索水下潜艇的数学分析。当时成果发表于1951年由P.M.莫尔斯和G.E.金布尔合著的《运筹学方法》一书中,1953~1957年B.O.库普曼在美国《运筹学》杂志上撰文“搜索论”,对之作了系统的理论综合。至今,搜索论的发展已超出了传统的军事领域、在地下或海域的资源勘探、海上捕鱼、边防巡逻、搜捕逃犯、检索书籍、寻找故障等非军事领域中也得到了应用。
首先是在用于搜索的资源和手段已经给定之下查明特定目标有多大可能存在于某个区域内,并以最大的可能或最短的时间找到它,通常用发现目标的概率、期望个数、期望面积、体积或期望搜索时间来描述;其次在于测量目标的状态参数,如速度、位置等,用适当的
测量准确度来描述。搜索论主要研究前者。
包括目标的几何形状、大小、个数,被发现的特征以及位置或运动的变化规律等。在搜索论中,通常把目标的存在看作离散空间或连续空间中的点(有些特定目标则需要用有限区域来描述),它对搜索者而言,是不能预知的,如果目标是静止的,一般用均匀的、正态的或其他合适的
概率分布函数(简称分布)来描述;如果目标是运动的,则当目标运动与搜索者行动无关时,可用
马尔可夫过程、维纳过程来描述,当目标运动依赖于搜索者的行动策略时称为对抗搜索,可用对策论来描述。